薄俗的意思、薄俗的详细解释
薄俗的解释
轻薄的习俗,坏风气。《汉书·元帝纪》:“民渐薄俗,去礼义,触刑法,岂不哀哉!”《晋书·虞预传》:“穷奢竭费谓之忠义,省烦从简呼为薄俗,转相放效,流而不反。”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要,薄俗盈虚逐势利,清风緜邈日已凋。” 清 唐孙华 《哭顾观庐侍郎》诗:“共惜斯人没,谁令薄俗敦?”
词语分解
- 薄的解释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冷淡,不热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浓厚深 薄 ó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薄礼。薄产
- 俗的解释 俗 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网络扩展解释
“薄俗”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轻浮、不良的社会风气或习俗。以下为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含义:指轻薄的习俗、败坏的社会风气,多用于批判道德缺失或人情淡薄的现象。
- 读音:拼音为báo sú(部分古籍中可能读作bó sú,但现代以báo 为主流读音)。
2.文献与历史用例
- 古代典籍:
- 《汉书·元帝纪》提到“民渐薄俗”,批评百姓受不良风气影响,背离礼义。
- 《晋书·虞预传》称“省烦从简呼为薄俗”,反映当时对俭朴行为的误解。
- 诗词引用:
- 李商隐《风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表达因社会风气阻碍人际关系的无奈。
- 杜甫多次使用该词,如《示从孙济》“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抨击世风日下。
3.应用场景
- 批判语境:多用于描述社会道德滑坡或人情冷漠,如“薄俗擅奸危”(张宇初诗)。
- 文化反思:强调对传统良俗的背离,如《汉书》中“去礼义,触刑法”的哀叹。
“薄俗”一词融合了历史批判与文学表达,既见于正史对社会的反思,也常被诗人借以抒怀。其核心指向对不良风气的否定,具有鲜明的道德警示意义。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原文,可参考《汉典》 或古典诗词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薄俗这个词通常指的是言行轻浮或缺乏品味的行为。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艸"(草字头),右边是"豕"(猪字旁)。总共有10个笔画。薄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而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候薄俗的汉字写法没有其他变体。这个词在句子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例如:“他的薄俗举止真令人讨厌。”在构词方面,可以组成“薄情、俗气、俗套”等词语。近义词可以是“轻浮、庸俗、低俗”,而反义词可以是“高尚、文雅、素雅”。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案无留牍版刺别气兵众不悟尝新唇齿当身凋讹敌场觝滞放旷凤舄拊背扼吭负电荷豪竞豪迈不群皇侄回皈兼就交懽机徽急忙忙钜族开拔寇逆澜贱厉崇鸾旃沐胥凝蹇萍水相逢乾着齐断欺行霸市轻侮柔筋脆骨软哝哝弱弟傻呵呵圣绪鼪鼬之迳审守射频污染石菖蒲埘鷄受册双凫一雁疏内随折踏浪儿唐人街讨掳拓片天灯桐圭拖家带口文券遐遯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