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装柄之斧。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而秉斤两者,或舍銓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绳墨於附己。”《水浒传》第九七回:“忽见崖畔树林中,走出一个樵者,腰插柯斧。”《西游记》第五九回:“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
(2).《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因以“柯斧”喻媒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有表妹,美无伦。倘能垂意,当执柯斧。”
(3).《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郑玄 笺:“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后因以“柯斧”喻法规。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严操柯斧,正色供绳,明赏必罚,有犯无赦。”
“柯斧”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带有手柄的斧头,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工具或武器。例如:
源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为“砍伐树枝需用斧头,娶妻需靠媒人”,后以“柯斧”代指婚姻中介。例如:
同样出自《诗经·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郑玄注“伐柯者必用柯(斧柄)为准则”,引申为规范或法度。例如:
个别资料(如)提到“柯斧”指“能力不足”,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性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建议以古典文献中的主流含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抱朴子》等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柯斧(kē fǔ)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的典籍《左传》中的一句话:“柯斧斲朽,钺斤缉熇。”它的意思是用斧头砍去腐朽的柯木,用钺斤剪除浓密的热风。这个词形象地比喻清除腐朽、浮夸、虚伪的事物。
柯斧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斤(jīn),其中,木表示与木材相关,斤则是多指斧头。柯斧这个词共有9个笔画。
柯斧作为一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最早见于《左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柯斧象征着清除旧病、做出革新。
柯斧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柯斧」。
柯斧在古代常用的汉字写法为「柯斧斤木柯斧斲」。
1. 做一个有柯斧精神的人,勇于清除腐朽、虚伪的现象。
2. 他以柯斧之心,斩除了组织中的浮夸风气。
柯斧可以组成一些与清除、改革相关的词语,例如:柯治、斧正、斲丧等。
近义词有:鞭笞、斩除、剪除等。
反义词有:保留、接纳、容忍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