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装柄之斧。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而秉斤两者,或舍銓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绳墨於附己。”《水浒传》第九七回:“忽见崖畔树林中,走出一个樵者,腰插柯斧。”《西游记》第五九回:“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
(2).《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因以“柯斧”喻媒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有表妹,美无伦。倘能垂意,当执柯斧。”
(3).《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郑玄 笺:“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后因以“柯斧”喻法规。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严操柯斧,正色供绳,明赏必罚,有犯无赦。”
"柯斧"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层含义的合成词,其解释需从构词语素与文献用例两个层面剖析:
一、本义解构
二、礼制引申义 《礼记·明堂位》记载"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俎,天子之器也。夏后氏以鸡彝,殷以斝,周以黄目,灌尊也。其勺,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俎用梡、嶡,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椇,殷以椇,周以房俎",郑玄注指出柯斧在此语境中象征礼器规格,引申为典章制度的代称。
三、文学意象 宋代李曾伯《沁园春·甲辰饯尤木石赴九江帅》词云"把诗书,一时勋业,妙在机缄先力扶。天应许,使范陶铸楚,夏收夷吾",其中"机缄"即暗用柯斧意象,喻指治国方略。清代陈维崧《贺新郎·岳州大捷》"拓地收时左。亘长江、孙家仲谋,以来战伐",此处军事胜利的描写亦隐含执柯伐柯的意象延伸。
“柯斧”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带有手柄的斧头,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工具或武器。例如:
源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为“砍伐树枝需用斧头,娶妻需靠媒人”,后以“柯斧”代指婚姻中介。例如:
同样出自《诗经·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郑玄注“伐柯者必用柯(斧柄)为准则”,引申为规范或法度。例如:
个别资料(如)提到“柯斧”指“能力不足”,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性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建议以古典文献中的主流含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抱朴子》等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白腰藨草才度柴房词言挫气搭班子代袭丹甍悼悲斗舞二季发言权風流瀟灑風絃冠岁挂帅还赠合谋还顾节约鸡祸僦房蠲苛钧球空气污染狯猾款曲壼训烂精银类书廉丑龙纱漏网之鱼芒刃溟海母儿母后圮毁谦书七十三八十四岐首湫湫日落绒线绅带圣辰时运不齐松脆甜和天杪王昌龄亡何卫道士为虎作伥违阔违天害理卧房想开萧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