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琴的意思、鸣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琴的解释

(1).琴。《韩非子·说林下》:“ 文子 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远师 騶忌 鼓鸣琴,去和《南风》愜 舜 心。”

(2).弹琴。 唐 高适 《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 宓子 昔为政,鸣琴登此臺。” 唐 黄滔 《湘中赠张逸人》诗:“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逕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鸣琴堂上,将貽不治事之讥;投巫水中,必得擅杀6*人之罪。”

(3).《吕氏春秋·察贤》:“ 宓子贱 治 单父 ,弹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 唐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诗:“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明 王錂 《寻亲记·修筑》:“下官 封丘县 宰是也。才非雉锦,政忝鸣琴。”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製锦功偏著,鸣琴政自循。”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鸣琴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鸣琴”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核心意义:

  1. 名词:指琴本身
    这是其最基础的含义,直接代指琴这种乐器。例如《韩非子·说林下》中记载“遗我鸣琴”,即以鸣琴指实物琴。陆机的诗句“闲夜抚鸣琴”也体现了这一用法。

  2. 动词:弹琴的动作
    如《文选·阮籍·咏怀诗》中“起坐弹鸣琴”描述弹奏行为。唐代高适的诗句“鸣琴登此台”同样以动词形式出现。

  3. 引申义:称颂地方官治政有方
    典故源于《吕氏春秋·察贤》中宓子贱“弹鸣琴而单父治”,形容为官者以礼乐教化民众、政简刑清的治理境界。后世常用此词赞美官员无为而治的德行。

补充说明: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籍典故、诗词用例及权威辞书释义,涵盖该词的核心语义与引申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琴》的意思

《鸣琴》是一个成语,意为弹奏琴、乐器的声音。它可以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悦耳,也可以比喻人的才华或技能非常出色。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鸣琴》可以拆分为“鸟”、“王”,每个字分别有3个笔画。

来源

《鸣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鸟鸣》一篇。“鸟鸣则哀;虫豸则泣;琴鼓弗停,以痛思乱。”这个诗句描述了大自然的声音,其中提到了琴鼓声乐的美妙和动听。

繁体

繁体字“鳴琴”是《鸣琴》的另一种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鸣的字形为“鳴”,琴的字形为“﨏”。

例句

1. 奏鸣琴的人一弹起琴弦,立刻弥漫着动人的旋律。

2. 这位音乐家在鸣琴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技巧。

组词

1. 鸣琴手:指弹奏琴乐器的人。

2. 鸣琴声:指琴声的美妙和动听。

3. 鸣琴曲:指以乐器的声音演奏的曲子。

近义词

1. 弹琴:表示弹奏乐器。

2. 音律:表示音乐的节奏和和谐的程度。

3. 响声:表示发出的声音。

反义词

1. 寂静:表示没有声音。

2. 沉默:表示不说话或发不出声音。

3. 听不见:表示听觉没有反应。

别人正在浏览...

騃憨哀鸿白篷船襃贤伯埙仲篪扯谎促曲大班丹书铁券多岐反籍奋翅風師佛幌广爽汩淴归兴锅灶鹤行鷄羣架鳌翦丧假宿继美金符竟岁窘急祭养刻骨铭心兰泽柳下道儿乱兵率贷忙乱朦充敏达泯绝氁毼軿凑偏蚀彯然球路秋晩散絮螪何上戮师禁水沤属吏黍觞四藩俗陋贪凌天地诛戮铁线篆拓展吻创文骨问俗象喻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