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谤駡的意思、谤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谤駡的解释

诽谤咒骂。《魏书·儒林传·李业兴》:“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駡。” 宋 张耒 《明道杂志》:“一生常遭人谤駡。” 明 刘基 《皇帝手书》:“然歹人恶严法,喜宽容,谤駡国家,扇惑非非莫能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谤駡(bàng mà)是汉语复合词,由“谤”与“駡(骂)”二字组合而成,指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并进行辱骂的行为。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单字释义

  1. 谤(bàng)

    《说文解字》释为“毁也”,即恶意诋毁、捏造事实攻击他人。

    《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解释为“公开指责他人的过失或编造不实之词进行污蔑”。

    例:诽谤、谤议。

  2. 駡(mà,同“骂”)

    《康熙字典》注:“詈也,以恶言加人。”指用粗鄙或侮辱性语言攻击他人。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例:辱骂、咒骂。

二、复合词“谤駡”的完整含义

综合二者,“谤駡”指通过编造不实言论贬损他人名誉,并辅以恶毒言语进行人身攻击。其核心包含两层行为:

三、用法与语境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行为 区别点
诽谤 捏造事实诋毁名誉 侧重虚假陈述
辱骂 用粗鄙语言侮辱 侧重言语攻击
谤駡 诽谤+辱骂 兼具虚构与侮辱双重性

参考资料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13.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20修订版.

(注:因部分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社纸质版本为准;法律条文引自政府公开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

“谤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àng mà,由“谤”和“駡”组成,表示诽谤和咒骂的结合,常用于描述因不满或恶意而进行的攻击性言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2. 历史用例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例如: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4. 延伸说明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中标注的文献来源(如《魏书》《明道杂志》等)。

别人正在浏览...

奥涩白腻边饰不占之书刬的骋迹程考倒楣大象棋凋悴底绥断管残沈飞腾蜂攘供赋钩巨关帝庙诡暴鬼罗刹豪赫攉买呼霜疾疢劫外天镜戒炯朗酒筵看耍扣除癞皮梨头緑惨红愁命辞遣意磨搅讹绷欧洲美元驞駍钱插琼玖秋迁求情筌相任罢山崖声响神晤史编眎文师仰霜鼙水瓢嗣圣髫发听众外行望夜文阀献羔羡卒逍遥巾暇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