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号躄”。悲伤痛哭,捶胸顿足。《梁书·简文帝纪》:“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躃,厝身靡所。”《陈书·始兴王叔陵传》:“大渐之后,圣躬号擗,遂因匍匐,手犯乘舆。”
号擗(hào pǐ)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号”与“擗”两个动词组合而成,形容人因极度悲痛而捶胸顿足、放声痛哭的情状。其核心含义为哀痛至极时的肢体与声音表达,常见于描述丧亲或重大变故时的激烈哀悼行为。
二者结合后,“号擗”生动刻画了痛哭时声泪俱下、以手捶胸的悲恸状态,情感强度高于一般哭泣。
该词多见于史书与文学作品,如:
权威汉语工具书均收录此词,释义高度一致: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纸质辞书,无稳定电子版链接):
注:因“号擗”属生僻古语词,现代汉语已罕用,建议查阅上述纸质辞书或古籍原文获取精准释义。
“号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基本释义
“号擗”指因极度悲伤而捶胸顿足、痛哭哀嚎的状态。其中“号”为痛哭,“擗”指用手拍击胸膛,“踊”则指以脚顿地,合起来形容人悲痛到极点的动作与情绪。
出处与例句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陈书·始兴王叔陵传》中记载:“圣躬号擗,遂因匍匐,手犯乘舆”,描述皇帝因哀痛而捶胸顿足的情景。另一例为《梁书·简文帝纪》中的“攀慕号躃”,其中“号躃”为“号擗”的异体写法。
异体写法与关联词
“号擗”亦作“号躃”(“躃”通“擗”),两者含义相同,均强调悲痛时的肢体动作与情感宣泄。相近词语有“拊心”(敲击心口)、“踊擗”(顿足捶胸)等。
综合说明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丧礼、重大变故中的哀痛场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历史文本时可能遇到。其核心在于通过动作细节刻画情感的激烈程度,属于具象化的情感表达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相关成语,可参考《陈书》《梁书》等史书原文。
百种嘲嘲除毁春田从略从徒到盆钱诋讥短垣自逾匪巢丰侯风笈凤沼榑木赋颂供输耇长古记黄姑蕈挥毫落纸火王家庙娇怯嘉禧家语街巷计历九音锣掎跖拘束开花弹溃奔裂璺零栗沦误洛滨笙軯訇潜识轻亵其然取快一时岨峿衽席无辩三尺僮桑葚上上乘山林屐私逋颂磬缩然调神畅情吞爻外强挽转危言逆耳蜗战湘瑟咸壤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