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垦荒农具。
根据权威词典《汉典》的解释,“劙刀”指一种垦荒农具,主要用于劈砍或切割。该词最早见于《荀子·彊国》篇,原文描述其锋利程度时提到“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形容其能轻松割裂铜器、斩断牛马。此外,在《聊斋志异》中也有“劙囊刺橐”的用例,表明该刀具可用于割破布袋行窃。其字形结构为“子集下”部首“刀”,康熙笔画共计23画。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搜索结果中出现的銐刀、劖刀等名称不同的刀具属于不同功能的器具。
劙刀(lí dāo)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砍削、破坏的刀具。
劙刀的部首是刀,总笔画数为16画。
劙刀源自于古代文献《说文解字》,是由“殳”和“刂”组成的合字。殳是古代兵器的一种,刂代表刀。合在一起表示使用刀削和破坏。
劙刀的繁体字是鑢刀。
在古代,劙刀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变化,但整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用劙刀破坏了门锁。
劙刀在组词中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例如劙刀功(使用劙刀的技能)、劙刀伤(由于劙刀造成的伤害)等。
劙刀的近义词包括削刀、刮刀、砍刀等。
劙刀的反义词可以是保护、修复等词语,表示相反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