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没官的意思、没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没官的解释

没收入官。《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是时杀禁地鹿者,身死,财产没官。”《北史·陈元康传》:“左衞将军 郭琼 以罪死,子妇 范阳 卢道虔 女也,没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姚端恪》:“﹝ 高世豪 ﹞逋官二千餘两,妻子十三人,例当没官。”《花月痕》第四七回:“如有擕带,一经察出,货半没官,半奬查验之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没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作为法律术语和历史文献用语出现。其核心含义是指因犯罪或其他法定事由,将私人财产或人口收归官府所有。具体解析如下:

  1. 字义分解与基本含义:

    • “没” (mò): 在此语境下意为“没收”、“充公”、“隐藏”(引申为收归)。“没”字本身有沉入水中、消失不见的意思,引申为财物或人被官府强制收走,不再属于原主。
    • “官”: 指官府、朝廷、公家。
    • 合义: “没官”即指将原本属于私人(个人或家族)的财产、田地、奴婢、牲畜等,或因犯罪、欠税、触犯特定律令等原因,依法收归国家(官府)所有的行为或结果。它强调财产权属的强制性转移,从私有变为国有(官有)。
  2. 法律与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应用:

    • 刑罚手段: 在古代律法中,“没官”是一种重要的附加刑或独立刑罚。例如:
      • 谋反、大逆等重罪,罪犯的财产(包括田宅、奴婢、牲畜、钱粮等)常被“没官” [来源1]。
      • 贪污受贿所得赃款赃物,按规定需“没官” [来源1]。
      • 违反国家专营制度(如盐铁专卖)的走私物品,会被查没入官 [来源2]。
      • 无主财产或户绝(全家死亡无继承人)的财产,依法收归官府 [来源1]。
    • 行政措施: 在特定情况下,官府也会行使“没官”权,如欠缴赋税、地租,经催缴无效,官府可能没收其部分财产抵充 [来源2]。
    • 对象: “没官”的对象主要是动产和不动产(财物、土地、房屋),但在某些朝代和特定罪行下,也包括罪犯的家属(特别是女性),被没入官府为奴婢或配给官户 [来源1] [来源2]。
  3. 与相关词汇的辨析:

    • “充公”: 是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含义与“没官”非常接近,指把违法或违规所得的财物收归公有。可以认为“充公”是“没官”在现代的通俗化表达。
    • “籍没” / “抄没”: 这两个词与“没官”意思基本相同,常可互换使用。“籍没”更强调登记造册后没收,“抄没”则强调搜查并没收的动作 [来源1] [来源2]。
    • “入官”: 也是指财物收归官府,与“没官”同义,有时在律法条文中并列使用(如“没收入官”) [来源1]。
  4. 历史演变与现代使用:

    • 作为法律术语,“没官”在历代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中均有明确规定和使用 [来源1] [来源2]。
    • 在现代汉语中,“没官”一词已基本被“没收”、“充公”所取代,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籍阅读或引用古代法律条文时。
    • 现代法律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使用的是“没收财产”这一概念,其性质和法律程序与古代的“没官”有本质区别,但核心目的(将特定财产收归国有)有相似之处。

“没官”是一个源自古代法律制度的词汇,意指因犯罪、违法或特定法定事由,官府强制将私人财产(有时包括人口)收归国家所有。它体现了古代国家权力对私有财产权的强力干预,是维护统治秩序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法律条文。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对“没”字相关义项(没收)及“没官”词条有详细释义和书证引用。
  2.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 收录“没官”词条,解释其法律含义。
  3. 《唐律疏议》 (中华书局点校本) - 如《贼盗律》、《户婚律》等篇中,有大量关于“没官”的具体法律规定和适用情形。
  4. 《大明律》/《大清律例》 (相关点校或研究著作) - 延续了前代关于财产没收(没官)的法律规定。
  5. 《中国法制史》 (权威教材或专著,如张晋藩主编版本) - 在论述历代刑罚制度和经济法律制度时,会详细解释“没官”制度的演变和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没官”是一个历史法律术语,其核心含义为将财产或人口没收归官府所有,主要应用于古代刑罚或行政措施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用法与例证

  1. 刑罚性质
    古代法律常将“没官”作为附加刑,针对重罪(如谋反、杀人)或经济犯罪(如逃税)。例如:

    • 《北史》记载:“左卫将军郭琼以罪死,子妇范阳卢道虔女没官。”
    • 元代规定隐匿商税者,“物资一半没官”。
  2. 适用范围
    没收对象包括田宅、奴婢、财物等。清代案例中,欠税者“妻子十三人,例当没官”,可见连坐制度的严苛。


三、常见误解辨析


四、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罚制度,可参考《唐律疏议》《大明律》等法典原文,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半月刊綳杠髲鬀财署赤都心史重阳落帽辞行打夯单衫弹违大刑电大反咬封财门風懷奉事遘奸龟王鼓润好口横死神花糕讲匠检行基层介字疾雷不及掩耳靖领鸡生鹅斗科禁困守浪荡劳而少功利己领摄廪庾轮运虏庭莫是难于拟迹旁罗飘沈启足儒宗三刀上窍蜀帝丝竹管弦索斗鸡泰东西恬澹天库厅事颓索鏏鼎无俚无梁桶限牒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