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逊的意思、避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逊的解释

回避辞让。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颜甲·脔婿》:“少年忻然而行,略无避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避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ì xùn,其核心含义为回避辞让,指在特定情境下主动退避或谦让,避免直接冲突或争执。

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由“避”和“逊”两字组合而成:

    • 避:指主动躲开、退让,如“避嫌”“避重就轻”;
    • 逊:表示谦让、恭敬,如“谦逊”“逊色”。 合起来即强调通过退避和辞让来化解矛盾或显示礼节。
  2. 出处与例句
    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颜甲·脔婿》中的记载:“少年忻然而行,略无避逊。”
    此句描述少年坦然前行,毫无退让之态,反衬“避逊”作为常态行为的必要性。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际交往中的谦让态度,如避免争执、礼让他人等情境。例如在传统礼仪中,晚辈对长辈常需“避逊”以示尊重。

  4. 相关词汇

    • 近义词:退让、谦让、避让;
    • 反义词:争抢、冒犯、冲撞。

“避逊”体现了一种传统礼节和处世智慧,强调通过主动退避来维持和谐。其用法相对固定,现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口语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古今谭概》等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避逊

意思

避逊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避让、谦逊。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谦和退让的态度和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避逊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辶(辵),右边是尊。它的总笔画数为12。

来源

避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的注解中,其中有一句话是“逊(训:巽)在中而无动地,是以避风”。这句话的意思是谦逊地位于中间,而不受外界风吹草动的影响,所以避逊一词就从此而来。

繁体

避逊的繁体字为避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避逊的写法稍有不同。避字的字形在古代有时会将右边的尊换成孚字底部的一横,例如《康熙字典》中就有这样的写法。而逊字在古代偶尔会将左边的辶换成辵,并且下边的巳字被替换为水部,例如《说文解字》中就有这样的写法。

例句

1. 在与长辈交流时,我们应该保持避逊的态度。

2. 他对别人的观点总是虚心接受,展现出了很高的避逊品质。

组词

避忌、逊让、避暑、避险、逊位

近义词

虚心、谦恭、谦虚、谦逊、谦让

反义词

傲慢、骄傲、自负、自大、不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