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教的意思、敦教的详细解释
敦教的解释
(1).勉励教诲。 晋 山涛 《启事》:“此三人皆众论所称,谅尤质正少华,可以敦教。”
(2).注重礼教。《旧唐书·李晟传》:“尝正岁, 崔氏 女归省,未及阶, 晟 却之曰:‘尔有家,况姑在堂,妇当奉酒醴供馈,以待宾客。’遂不视而遣还家,其达礼敦教如此。”
词语分解
- 敦的解释 敦 ū 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教的解释 教 à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使,令:风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学 教 ā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学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敦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ūn jiào,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
核心含义
- 勉励教诲:指通过教导、劝勉来引导他人,强调对教育过程的重视与投入()。
- 注重礼教:引申为恪守道德准则,推崇礼教文化,体现对社会规范和个人修养的尊重()。
-
具体释义
- “敦”意为忠诚、笃厚,含督促、诚心之意;“教”指教育、训诲。两字结合,既表达对他人的教导劝勉,也包含对道德礼教的坚守()。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对教育、道德的重视,如“教师敦教学生”“社会敦教礼法”()。
- 古籍中亦有应用,如《旧唐书》记载李晟“达礼敦教”,体现其注重礼仪教化()。
-
例句参考
- “您的敦敦教诲,让我们懂得人生。”()
- 古代官员常以敦教为治国之本,强调以德化民。
“敦教”既指具体的教育行为,也涵盖对道德礼教的文化推崇,兼具实践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敦教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脾气温和、待人友善,具有敦厚的性格特点。敦教的拆分部首是⺮(竹)和攵(攴),总共有13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并且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敦教一词始终表示着友善和宽容的品质。例如,我们可以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以敦教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句话来展示敦教的使用。敦教的组词可以是“敦教待人”、“敦教礼仪”,而近义词可以是“和蔼可亲”、“和善”等。相反,反义词可以是“脾气暴躁”、“冷漠”等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安详恭敬杯楼伯氏裁整擦抹茶花赋禅数朝珂赤刀春心触千捣万丛悴从俗就简东声西击对窝发火忿兵風鷁符券膏秣宏规回蹬绛笼金匼匝君子之交淡若水开采康富窥摇良丁灵栖马铃薯梅岭谬职儜儿尼僧牌记漂轻披霄决汉破帽蜣螂日母散从散气色阵上妙受时四照花悚动荪美锁梁夙陨踏歌叹奬同议徒隶涂抹陁陊挖潜温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