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勉励教诲。 晋 山涛 《启事》:“此三人皆众论所称,谅尤质正少华,可以敦教。”
(2).注重礼教。《旧唐书·李晟传》:“尝正岁, 崔氏 女归省,未及阶, 晟 却之曰:‘尔有家,况姑在堂,妇当奉酒醴供馈,以待宾客。’遂不视而遣还家,其达礼敦教如此。”
"敦教"是由"敦"与"教"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具有双重内涵。《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基本义解释为"恳切地教导",强调以诚挚态度实施教化。从词源学角度考察,"敦"在甲骨文中象形为盛放食物的器具,《说文解字》引申出"厚实、郑重"之义;"教"从攴从子,本义为手持教鞭督导学习,二者结合构成注重教育质量的深层意蕴。
在古汉语应用层面,《汉语大词典》收录"敦教"的三种用法:①指郑重举行的教化仪式,《礼记·内则》载"敦教于学"即此义;②作动词表示勤勉教导,如《后汉书》"敦教子弟以礼义";③引申为教育督导职能,明代官职"提督学政"即掌"敦教之责"。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教育领域强调育人者的责任担当,如"敦教不倦""敦教笃行"等固定搭配。
权威语言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指出,该词在语义演变中始终保持着"以诚为本、以教为务"的核心特征,既包含教育者的热忱态度,又蕴含教育过程的系统性要求。在构词法上属于并列式合成词,两个语素间存在互为补充、相互强化的语义关系。
“敦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ūn jiào,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核心含义
具体释义
使用场景
例句参考
“敦教”既指具体的教育行为,也涵盖对道德礼教的文化推崇,兼具实践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
八十种好陂曲卜食抄札承颜踳譌大卷大觉金仙答礼吊皮冬醪都料匠独木不成林番来复去附质高蹈远举给食管萧规范化鬼面古生物学鼓鼗鸿均哄饮华焕护心镜叫天吖地究测军井开母勀剥老外林岸吏皁緑蕚梅妙解鸣鼓明晖缗繦摩抚恁般年鉴鮎鱼缘竹竿青蟾兔清伦青牙侵轧三成手集松月溲膏缩短所及通畅危峦问谏瑕玼仙露孝帘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