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氏的意思、伯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氏的解释

(1).长兄。《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高亨 注:“伯氏,大哥。” 唐 韩愈 《复志赋》:“常岁行之未復兮,从伯氏以南迁。”

(2).长子。《国语·晋语一》:“伯氏不出, 奚齐 在庙,子盍图乎!” 韦昭 注:“伯氏为 申生 。伯氏,犹言长子也。”

(3).伯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 晋 独无有,何也?’……叔父 唐叔 , 成王 之母弟也。” 杨伯峻 注:“ 周王 于诸侯,同姓者,无论行辈,俱称伯父或叔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伯氏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与宗族关系和尊称相关。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伯”在古汉语中既指兄弟排行中的长兄(伯、仲、叔、季),也指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公侯伯子男)。而“氏”原指姓氏或宗族分支,二者组合后形成以下主要释义:

  1. 宗族尊称

    在周代宗法制度中,“伯氏”特指同宗族中的嫡长子或族长,承担祭祀和家族管理职责。《礼记·曲礼》郑玄注中提及“伯氏主祭”,印证了这一用法。

  2. 兄弟排行称谓

    《尔雅·释亲》记载:“父之昆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引申为对同辈长兄的敬称,《诗经·小雅·何人斯》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记载,此处伯氏即指兄长。

  3. 古代官职代称

    汉代以后,“伯”作为爵位名,衍生出对地方长官的尊称。《后汉书·百官志》载:“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侯国为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其中“伯氏”偶见于文献代指县官。

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文献和姓氏文化研究领域。学术研究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权威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伯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

1.指长兄(大哥)

2.指长子

3.指伯父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伯”字的其他含义(如爵位、姓氏等),可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堦保完丙科逼属尘界春晓大讳雕剧动意独一发愤图强发亮芳芗風車共手含糊不清合江楼画匠皇侄护送降贵椒壁架屋叠牀吉词劫掳镌阶爵人距塞蜡月雷部灵霄邻私礼秩龙蛇飞舞轮扁斫轮论法逻哨洛下内刑扭亏为盈疲怠前躅啓事去后柔心弱骨甤甤溽景搔搔赏工省俭设限释藏收盆书读五车姒娣挺鹿走险题注万年卫霍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