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荒的意思、遁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荒的解釋

亦作“遯荒”。語出《書·說命下》:“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 河 。” 孔 傳:“既學而中廢業,遯居田野。”後用以稱隱居荒野。 明 陳子龍 《雜詩》之三:“謀野愧良籌,遯荒適孤尚。” 鄭觀應 《盛世危言·典禮下》:“説者謂其求賢之誠,感格蒼昊,而不知其實由 高宗 遁荒之時,早知 傅説 之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遁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逃避災荒。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 遁:本義為逃避、躲藏、隱去。例如《說文解字》釋“遁”為“遷也,一曰逃也”。
    • 荒:指災荒、饑荒、荒年。指因自然災害(如旱災、水災、蟲災)或戰亂導緻農作物歉收或無收,從而引發的糧食極度短缺、民衆饑餓的狀況。
    • 組合義:“遁荒”即指為了躲避災荒、饑荒而逃離家鄉或原居住地的行為。它描述的是古代或特定困難時期,民衆在遭遇嚴重饑荒、無法在當地生存時,被迫背井離鄉,遷徙到其他地方尋求生路的無奈之舉。
  2. 用法與語境:

    • “遁荒”通常用于描述曆史事件或文學作品中民衆大規模遷徙逃難的場景。
    • 它帶有一種被迫、無奈、悲涼的色彩,強調離開家園是生存所迫。
    • 常見搭配如“百姓遁荒”、“舉家遁荒”、“遁荒他鄉”等。
  3. 近義詞:

    • 逃荒:這是與“遁荒”意思最為接近且更常用的現代詞彙,指為躲避災荒而逃往他鄉。
    • 逃難:指為躲避災難(包括戰亂、災荒等)而逃亡。
    • 流徙:指因災難或戰亂而流落遷徙。
  4.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作為收錄漢語詞彙最全面、釋義最權威的大型工具書之一,《漢語大詞典》對“遁荒”一詞有明确的收錄和解釋,将其定義為“猶逃荒”,即逃避災荒。該詞典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是學術研究和語文學習的重要依據。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然“遁荒”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低于“逃荒”,但作為規範現代漢語詞彙的權威詞典,《現代漢語詞典》也收錄了該詞,其釋義同樣指向“逃荒”,印證了該詞的基本含義。該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具有極高的規範性和權威性。

“遁荒”意指古代或特定時期民衆為躲避嚴重的饑荒災害而被迫離開家鄉、遷徙他方的行為,核心在于“逃避災荒”,體現了生存困境下的無奈選擇。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遁荒”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遁荒”指隱居荒野的行為或狀态,核心含義是逃離世俗、避居自然。該詞由“遁”(逃避、隱退)和“荒”(荒野、未開墾之地)組成,字面可理解為“遁入荒野”。

二、出處與演變

  1. 典籍來源:出自《尚書·說命下》中的“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原指商王武丁因學業中斷而隱居田野(孔傳注解:“既學而中廢業,遁居田野”)。
  2. 異體寫法:亦作“遯荒”,“遯”為“遁”的異體字,兩者通用,常見于古籍。

三、引證與用例

四、結構分析

五、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獻或曆史語境中,描述因避世、求學中斷或政治原因而隱居的行為,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詞義演變,可參考《漢典》或《尚書》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冰華避溺山隅不甘落後不了了之財星殘杯讒說成親愁郁出雇楚肆出條子蹿房越脊榱崩棟折淡季彈正發起人扶風帳紗海族鴻篇巨著候潮嬌妒驕媢蹐局機檻距躍闌得濫言擂石梁山操撂地劣點鸾歌猛子眇風廟律槃澗披頰品色衣撲破撲挑豈肯清貧如洗上陽宮山狙善男子姗姗來遲燒埋銀始亂終棄市莽市粜熟省四妃廋人陶朱天陛田表填阏瓦絲五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