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北至的意思、北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北至的解释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汉 张衡 《西京赋》:“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唐 柳宗元 《天对》:“ 狂山 凝凝,冰于北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极也。测量之法须逐日为之,久乃得日、月之真度。春、秋非不测日,但日行出入於赤道,有北至、南至之殊,而以冬夏为之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北至”是汉语中对“夏至”这一节气的重要别称,源自古代天文学观测与农耕文化结合的表述方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北至”特指太阳直射点抵达北回归线的天文现象,标志着北半球进入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阶段。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中“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其中“日至”即包含“北至”与“南至”的统称。

从天文历法角度分析,《中国天文年历》将北至精确定义为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的时刻,此时北回归线(约北纬23°26′)地区正午可见“立竿无影”现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测算数据显示,2025年北至将发生于北京时间6月21日22时34分。

在文化内涵层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夏至,五月中……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印证了北至作为阴阳转换节点的哲学意义。民俗学者通过《荆楚岁时记》考证,古代北方地区会在北至举行祭地仪式,与南方的祭天活动形成时空呼应。

地理影响方面,国家气象中心观测表明,北至期间我国漠河地区日照时长可达17小时以上,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冬至,这种天文现象的南北差异深刻影响着全球气候带分布。

网络扩展解释

“北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解释如下:

1.天文意义:指夏至

2.方位与程度的引申义

3.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蜡榜舟变互鼻囱播美不节长驱深入綷縩带鞓悼逝大有电荷地炕地阵独荷草恩力梵道访闻反踵风轮恭养灌尊浩星还礼欢谐混沄见覩焦尾琴极昼絶着轲丘狂佻拢船龙泉窑论才每晚目挑心招片合朴俭剽劫飘然匹夫勇墙进囚鏁却却入幕沙塠沈命法试贡堂息天漏铁狱铜笼下究挦撦香油餜子险谲孝帏西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