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行征敛。《元典章·户部十·军兵税》:“所在官吏,不时下乡,言要打量军户地亩,以此为名,胁敛财物。”
“胁敛”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威胁或强制手段征收财物,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官吏非法敛财行为的描述。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构成
“胁”指威胁、逼迫,“敛”指征收、聚敛。两字组合后,强调通过恐吓或权力压迫强行获取财物。这种行为通常带有非正当性,违背道德或法律规范。
历史用例
元代典籍《元典章·户部十·军兵税》记载:“官吏以丈量军户土地为名,胁敛财物。” 此处指官员借公务之名,行勒索之实,反映了古代社会常见的贪腐现象。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胁敛”多用于描述历史上的苛捐杂税或非法征收行为,也可引申比喻通过胁迫手段获取利益的现象,例如商业中的强买强卖。
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参考《元典章》等文献来源。
胁敛(xié liǎn)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含有贬义成分,指某人以强迫、威胁或欺骗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的财物或财富的行为。
胁敛可以拆分为“脅”和“斂”,其中“脅”是由“⺊”(月字旁)和“力”组成的部首,表示相关的含义;而“斂”则是由“⺮”(竹字旁)和“口”组成的部首和“十”字旁组成的字根。
“脅”的笔画数为7,分别是“⺊”(2画)和“力”(5画),而“斂”的笔画数为9,分别是“⺮”(6画)、“口”(3画)和“十”(1画)。
胁敛是一个普通话词语,其来自于古代汉语。在繁体字中,胁敛的写法为“脅斂”。
在古代汉字中,脅敛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不过,一种常见的写法是“脅拈”,其中“脅”和现代汉字中的写法相同,而“拈”则与“斂”在形状上较为相似。
1. 他用威胁手段胁敛了许多人的钱财。
2. 这位富商企图通过胁敛来获得更多的财富。
3. 政府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胁敛行为。
组词:胁迫、胁从、敛财、敛财为乐。
近义词:勒索、敲诈、强取、掠夺。
反义词:捐赠、慷慨、施舍、大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