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官的意思、顿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官的解释

古代为安置冗员而设的无实职的官位。《旧唐书·德宗纪上》:“府、县置顿官,考满日放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根据《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的考释,"顿官"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存在两种释义脉络:

一、指因过失被贬谪或停职的官员。《资治通鉴·唐纪》胡三省注中记载:"顿者,挫也,凡官吏因事左迁谓之顿官",该释义与古代职官考课制度密切相关,常见于唐宋时期的贬谪文书(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二、特指驿站系统的基层官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辨析:"驿传系统有驿丞、顿官之别,顿官主厩马粮秣,位次于丞",此职掌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厩置啬夫"制度(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见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职官制度、贬谪文学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其构词法遵循"动词+官"的古代职官命名规律,同类结构如"摄官""权官"等(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顿官”是古代官制中的一个术语,其核心含义为古代为安置冗员而设的无实职官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顿官指古代政府为安置冗余官员而设置的虚职,这类职位通常没有实际职权,主要用于缓解官员编制过剩的问题。例如《旧唐书·德宗纪上》记载:“府、县置顿官,考满日放选。”,说明其作为临时安置措施的性质。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在官僚体系膨胀时期,朝廷通过设置顿官来暂时安置无法实任的官员,待考核期满(“考满日”)后再行调配。这种制度既避免了直接裁撤官员引发的矛盾,又维持了行政系统的稳定。

  3. 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需注意与“官职升迁中的停顿”这一解释(如所述)区分。后者可能是对“顿官”的误读或引申,权威历史文献及词典均以“虚职安置”为核心释义。

  4. 现代应用与延伸
    该词现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官制时具有参考价值,反映了传统官僚体系中的编制管理策略。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旧唐书》等史籍原文,或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释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矜被俘餐云卧石常典搀管车马盈门打腿多早晚二鬼子梵天豪歌河渡环绕胡袋秽囊活落护失绛矾箭筈介邱节孝巨富科徭硿礲拉闲散闷类祭两柱钱苓通历涉六一泥龙尾路程沦敦麦迪霉素冒拜马王堆汉墓明早魔邪麑衣偏王品学兼优堑绝器食七托八转诠说山西什不闲竖牛司搏松术素辞贪溺天知地知推明文艺学相背相徉销隳衺道螇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