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徭的意思、科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徭的解释

科征徭役。《宋史·儒林传三·程大昌》:“ 六和塔 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 大昌 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於民,奈何许之!’”《明史·项忠传》:“其祖 巴丹 ,自 明 初率所部归附,世以千户畜牧为雄长,仍故俗,无科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科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基本含义 读音为kē yáo,指古代官府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劳役,属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范畴。该词由"科"(指按条例征收)和"徭"(指劳役)组合而成。

二、历史背景与引证

  1. 《宋史·程大昌传》记载,南宋时期六和塔寺僧人为逃避赋税,将科徭转嫁给百姓,程大昌为此上奏反对。
  2. 《明史·项忠传》提到西北部族首领巴丹归附明朝后,其部族仍保留原有习俗,未被科徭制度约束。

三、相关延伸

四、现代关联词汇 相关词语包括"赋役""丁税""差役"等,均属古代经济制度术语。当代研究中,该词多用于历史学、社会学领域分析古代社会结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查阅《宋史》《明史》原文,或参考古代赋税制度研究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科徭

科徭(kē zāo)是一个汉字词汇,由“科”和“徭”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介绍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与其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科徭”的拆分部首为“禾”和“彳”,其中,“禾”表示植物“禾谷类”的意思,“彳”表示“行走”的意思。整个字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来源

“科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八年》中,原意是指当时周王朝征发百姓从事农耕劳动的制度。后来演变为泛指征收人民的劳力和物产。现在,“科徭”一词也引申为一种压迫、勒索和剥削。

繁体

“科徭”的繁体字为「科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一些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写“科徭”的字有时会省略一些笔画,使其形状变化。“科”的古写字形与现代写法相似,但是省略了下部的一横。而“徭”的古写字形省略了上部的“彳”,只保留了下部的“禾”。这些变化是古代书写演变的结果。

例句

1. 古代社会的人们时常为了免受科徭之苦而辗转反侧。

2.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了农民的科徭压力。

组词

组词举例:科举、科学、徭役、徭役制度、保徭贷、徭税。

近义词

近义词举例:苛徭、苦徭、差役、苛捐杂税。

反义词

反义词举例:解徭、免徭、赐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