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矜的意思、哀矜的详细解释
哀矜的解释
[have pity on] 哀怜;怜悯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论语·子张》
详细解释
哀怜;怜悯。《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 晋 傅玄 《傅子·法刑》:“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哀矜之心至也。” 唐 皎然 《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诗:“昏垫宸心及,哀矜詔命敷。” 明 宋濂 《进大明律表》:“由是仰见陛下仁民爱物之心,与 虞 夏 帝王同一哀矜也。”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
词语分解
- 哀的解释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悼念:哀悼。默哀。 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母丧而父存;
- 矜的解释 矜 ī 怜悯,怜惜:矜悯(怜悯)。矜惜。矜恤。 自尊,自大,自夸:矜夸。矜伐。矜恃。骄矜。 庄重,拘谨:矜持。矜重(恘 )。 矜 í 矛柄。 矜 ā 古同“鳏”。 笔画数:; 部首:矛;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哀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哀矜”意为哀怜、怜悯,指对他人遭遇不幸或痛苦时表现出的深切同情。该词由“哀”(悲伤)与“矜”(怜悯)组合而成,强调以宽容之心体恤他人困境。例如《论语·子张》中“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即主张在了解他人过错真相后应怀悲悯而非幸灾乐祸。
二、词源与历史用例
-
古代文献
- 最早见于《尚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指君王对无辜受戮者的悲悯。
- 唐代皎然诗句“哀矜诏命敷”则体现对百姓疾苦的体恤。
-
经典引用
- 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提到“哀矜惩创”,主张在惩罚中融入同情。
-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哀矜勿喜”表达对歌女的同理心。
三、用法与语境
-
情感表达
多用于司法、道德等严肃场景,如对罪犯的审判态度(“哀矜勿喜”),或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如现代语境中的社会救助)。
-
成语扩展
“哀矜惩创”是联合式成语,指既怜悯又施以惩戒,体现复杂的人性化态度。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哀矜”强调共情与人文关怀,常用于文学、哲学讨论中,例如呼吁对他人苦难保持同理心,避免冷漠或优越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论语》《尚书》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来源、2、5)。
网络扩展解释二
哀矜这个词是指对某人或某事感到悲伤、怜悯和同情。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哀部表示悲伤,矜部表示怜悯。共有10个笔画构成,拆分后的部首为衣、即,矢。《说文解字》中解释哀矜为“相怜也”。
哀矜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古时候,哀矜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繁体字的写法是悵悥,这两个字在繁体中分别由两个独立的字形组成。悵表示悲伤,悥表示怜悯。而在古代汉字中,哀矜则分别写为衣贵、巫贝、心厹。
以下是几个带有哀矜的例句:
1.听到他的不幸遭遇,我不禁产生了对他的哀矜之情。
2.我对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深感哀矜,希望能帮助他们。
哀矜也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短语或词语,例如:
1.同情哀矜:表示对某人感到同情和怜悯。
2.怜悯哀矜:表示对某人怜悯和悲伤。
3.哀矜不已:表示对某事感到无尽的悲伤和怜悯。
近义词包括:怜悯、同情、悲痛等。
反义词则可以是:无动于衷、无所谓、冷漠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鼇峯白迭布超奬瞋视出坞丹镂祷牲典仪楯郎耳闻眼见方谨肥珠子冯驩弹铗风旌枫桥夜泊俸深福晋浮利蚼蠋关老爷雇租还忆罕见幻法狐狼火夫火红汲郡古文觐对金石乐愧不敢当冷句马锅头满把没讲究敏括磨嘴皮子畔盟朋甲丕地祈寒青油舫勤役穷言杂语启四体商祭尚未生币沈婉逝流算计儿隋堤谈訾梯霞通算土老财诬能无能为力五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