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verybody knows]∶天也知,地也知,无人不知
(2) [nobody knows]∶除非天地知道,否则谁都不知道
“天知地知”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三、关联典故
成语与东汉杨震“四知”故事相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天知地知”更侧重前两重含义,而“四知”强调廉洁自律。
四、近义词
提示: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如涉及发誓多指隐秘性,描述现象则偏向公开性。
《天知地知》是常用来形容某人某事的无所不知晓、了如指掌的程度。它表示一个人拥有极大的知识和见识,无所不知晓。
《天知地知》共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天”字的部首为“一”,由四笔构成,“知”字的部首为“矢”,由十笔构成。
《天知地知》一词出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孟子》,其中的一句话是:“天下之事,有无不知也。”意思是说,天晓得地晓得,无论是什么事情,天地都知道。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天知地知》这个成语。
《天知地知》的繁体为「天知地知」。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天知地知」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并保持了原本的意义。
1. 他在这个领域里是个专家,天知地知,无人能及。
2. 这位教授真是学识渊博,对于各个学科天知地知。
3. 他的眼光独到,不论什么事情他都天知地知。
1. 天文知识
2. 地理学知识
3. 非常知晓
1. 知之甚详
2. 博学多识
3. 知无不言
1. 一无所知
2. 才疏学浅
3. 闭门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