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妬羅綿”。即兜羅綿。 唐 普光 《俱舍論記》十一:“妬羅是樹名,綿從樹菓中出,名妬羅綿。”一作“堵羅綿”。參見“ 兜羅綿 ”。
“妒羅綿”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妒羅綿(拼音:dù luó mián)是“兜羅綿”的異寫形式,指一種來自植物的天然纖維材料。該詞最早見于唐代佛經注疏《俱舍論記》,其中提到“妬羅是樹名,綿從樹菓中出”。
詞源
源自梵語或佛經術語,指妬羅樹(或作“堵羅樹”)果實中産生的絲狀纖維,可能用于佛教經典中描述衣物的材質。
變體寫法
亦可寫作“妬羅綿”“堵羅綿”,三者含義相同,均為“兜羅綿”的同音異形詞。
更多細節可查閱《俱舍論記》等佛經注疏,或參考漢典、快學網等詞典類來源。
《妒羅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紡織布料的細纖維。
該詞的部首是女(女字旁),共有12個筆畫。
《妒羅綿》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一般認為起源于古代的絲綢文化。綿軟的絲綢在古時候被稱為“妒羅”,而絲綢的纖維就是“妒羅綿”。
《妒羅綿》的繁體字為「妬羅綿」。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妒羅綿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無法确切确定其古代形态,因此無法給出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
1. 這條裙子是用純天然妒羅綿織成的。
2. 這種妒羅綿質地輕柔光滑,非常適合制作内衣。
由妒羅綿組成的相關詞彙有:妒羅、綿羊、紡織、綿延、綿長等。
與妒羅綿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細纖維、纖維素、纖維等。
與妒羅綿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