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评议,评说。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讲目成名,则以为人物;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
(2).平正之道;平坦之道。《南史·刘穆之等传论》:“ 宋 武 一朝创业,事属横流,改易紊章,归於平道。” 唐 储光羲 《巩城东庄道中作》诗:“未获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王道是不偏不党的中道,王道是不高不低的平道,王道是不左不右的正道。”
(3).星官名。属角宿,角宿一、二的东西两星,即室女座θ、m两星。《晋书·天文志上》:“左右角间二星曰平道之官。”
“平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释:
指对人物或政事进行讨论、评价。例如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效难》中提到“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即通过评议政事来体现国家治理的核心。
属二十八宿中的角宿,包含室女座的θ、m两星。《晋书·天文志》记载“左右角间二星曰平道之官”,说明其在古代天文学中的定位。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或天文细节,可参考《人物志》《晋书》等古籍原文。
《平道》是一个中文词语,意为“平坦的道路”或“平稳的道路”。它通常用来形容一条没有障碍物、没有波折、容易行走或者进展顺利的道路。
《平道》的拆分部首是“立”和“辶”,其中“立”是手持的意象,表示站直,而“辶”为“走”的意思。
它的总笔画数为13,具体拆分为:立(5画)+ 止(4画)+ 辶(4画)。
《平道》的来源比较晚,最早见于清代《康熙字典》中。在古代文化中,平道通常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联系在一起。
繁体字中,《平道》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区别。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而《平道》的写法也略有变化。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是“平逃”,其中的“逃”表示避开,躲避,与现在的写法有一些差异。
1. 这条路非常平道,很适合骑自行车。
2. 她的工作生活都很平道,没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3. 他通过努力和坚持,成功开辟出了一条自己的平道。
1. 平坦(形容词)
2. 平稳(形容词)
3. 平顺(形容词)
4. 平和(形容词)
5. 道路(名词)
1. 平坦
2. 畅通
3. 顺畅
4. 平缓
5. 平稳
1. 波折
2. 障碍
3. 曲折
4. 曲线
5. 崎岖
阿猫阿狗安吉翺游本法边卒簿案蚕豆象长生板答对达麽担纲大张其词电沫独处愁贩籴蕃匠反忤覆巢毁卵哥伦比亚大学功到自然成工伎宫辟滚边横陈淮海戏焕耳驩呼浣拭浑穆检封胶輵蛟篆讦控精志金漆马桶九凤究明老语鲁殿灵光僇僇陆土马檛马足龙沙难不成南床鸟道羊肠桥代乞和青漪趋求儒贵森沉折博四飞台资天启铜鼓钗菟丝微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