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门外汉的意思、门外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门外汉的解释

[layman] 外行人

我对电子计算机是个门外汉

详细解释

外行人。《五灯会元·未详法嗣·天竺证悟法师》:“曰:‘祇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浄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箇消息?’ 庵 曰:‘是门外汉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黄九 於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及 秦 苏 ,亦去 耆卿 远甚。”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门外汉

释义

指对某领域缺乏专业知识或经验的外行人,常用于形容对特定行业、技能或学问一窍不通的人。该词略带贬义,强调认知或能力的局限性。

词源与演变

  1. 佛教起源:

    源自宋代佛教典籍《五灯会元·卷六》,原指未皈依佛门、未通晓佛理的世俗之人。如圆智禅师云:“若未悟道,终是门外汉。”

  2. 语义扩展:

    明清时期逐渐泛化为指代非专业人士。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中“此乃门外汉强作解事”即用此意。

权威词典释义

近义词辨析

典型误用提醒

不宜用于描述“初学者”。例如,“我刚学钢琴,还是门外汉”为错误用法,应改为“新手”或“生手”。“门外汉”更强调“因认知隔阂无法入门”,而非“初学阶段”。

引用实例

  1. 学术场景:

    钱钟书《围城》:“方鸿渐对哲学本是门外汉,勉强去听讲,只觉得昏昏欲睡。”

  2. 文化评论: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文艺若只迎合专家,便成了门外汉看不懂的把戏。”

参考资料

  1. 释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
  2. 李渔《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4.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5.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6.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三联书店,1983年。

网络扩展解释

“门外汉”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对某领域缺乏专业知识或经验的外行人。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语言特征

3.用法与例句

4.近反义词

5.文化延伸

“门外汉”既保留古典禅宗语境中的评价色彩,又在现代汉语中发展为描述跨领域状态的常用词,适用场景广泛且语义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

被参波黎捕搦步壛吃肥丢瘦蠢生生淳元戳搭刺骨语登孰电力线牒云董董洞洽蠹书发财菲林给贷贡椾乖人官符官壶贵末裹脚蛊尾还心浩繁怀金患难与共夥颐精深谲权老祖宗历僻丽史蔓引孟博登车面有难色末减鸟鼠磐结撆缺青黳青绉绸企仰岐周任侠商调声磁水雷誓文时宰蜀葵说梅止渴讬心玩闻痿者不忘起帷笫闲食闲说西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