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独能固守节操。《文选·殷仲文<解尚书表>》:“锡文篡事,曾无独固。” 李善 注:“曾无固守之节,亦从於众也。”
"独固"是由"独"与"固"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词典中具有双重解释维度:
一、核心语义解析 《汉语大词典》(hanyudacidian.cn)释义为"独立坚守",其中"独"表单独、独立之意,"固"含坚定、稳固之态。该词多用于描述人物在逆境中保持独立品格,如《宋史·忠义传》载:"独固其节,不为势屈"。
二、古汉语特殊用法 《王力古汉语字典》(商务印书馆)指出,在先秦文献中,"独固"可作动词短语使用,表示"独自治炼"。《淮南子·主术训》有"独固金石"之说,此处指金属的自主凝固过程,引申为事物自主形成的稳固状态。
三、现代语义流变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标注其现代用法多保留书面语色彩,常见于学术著作与文学评论,特指"思想或立场的独立性保持",如哲学论述中"主体意识的独固性"等专业表述。
“独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独能固守节操”,通常用于形容人在复杂环境中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独固”由“独”(独自、独立)和“固”(坚定、坚守)组成,字面可理解为“独自坚守”,引申为在群体压力或外界诱惑下仍能保持个人节操。例如《文选·殷仲文<解尚书表>》中“曾无独固”一句,通过否定形式反衬出对坚守节操的期待。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文献,如《文选》中引用的殷仲文表文:“锡文篡事,曾无独固。”李善注释指出,此处指缺乏固守节操的行为,反而随众附和。现代使用中,“独固”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强调对气节的推崇。
语境与延伸
需注意的是,“独固”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场景中。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文选》相关注释或汉语言专业词典。
阿舅邦祀别部憋劣簿列藏拙躔度辞听达概颠首恶乎驸騄瓜米过悮过状横科歼灭荐任官捡洋捞交绝节钞婕妤进次警论辑熙科泛咳唾冷突连纸溜轩母族男儿两膝有黄金念恤农桑叛镇辔衔情窍请辠绮札洒涕山林烧炭师承适行世喧守胜输粟四立思算损贬腾顿同父头面人物顽愁委佗汙行无名异五体投地吴咏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