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状的意思、过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状的解释

递交文状、诉状。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张长史》:“ 张长史 释褐为 苏州 常熟 尉……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 宋 欧阳修 《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近累据减放公人等过状,却乞收叙。” 蒋礼鸿 曰:“过状是送进文状。”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过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但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过状(guò zhuàng) 的核心含义是“递交文状或诉状”。这一解释源自唐代文献《幽闲鼓吹·张长史》中的用例,如“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宋代欧阳修在《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中也提到“减放公人等过状”,进一步印证了该词与官方文书递交相关。

二、词源解析

三、其他可能的误解

部分资料(如)提到“过状”表示“过去的事情不再追究”,但此解释缺乏文献支持,可能是对词语的误读。权威典籍和语言学考证(如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均未提及此义项。

四、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司法或行政流程中,例如:

  1. 百姓向官府提交诉状;
  2. 官员处理文书时描述呈递过程。

建议在理解古文时优先参考《幽闲鼓吹》《欧阳修文集》等原始文献用例,避免混淆现代衍生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过状》的意思及来源

《过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经过才能判断,观察、论断。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由于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拆分引起的争议,所以相关的讨论还在持续进行。

拆分部首和笔画

按现在常见的拆分方式,可以将《过状》的部首拆分为“辶”和“状”,辶是表示“行走”的部首,而状则是表示“外形、状态”的部首。根据这样的拆分方式,《过状》整个字共有7个笔画。

繁体写法和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繁体字中,《过状》的写法为「過狀」。而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不同的时期也存在着不同的书写方式。例如,在古典文言文中,可以写作「過狀」或「過型」。

例句

1. 通过观察这些人的表情和举止,你能够判断他们的过状。

2. 我们不能只凭外表就判断一个人的过状。

组词

组词中大多使用了“过”或“状”,例如:

1. 过错:错误、犯错误

2. 状况:情况、状态

3. 过程:经过的阶段或顺序

近义词

与《过状》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过问:关心、介入

2. 观察:注视、察看

3. 具体:详细、细致

反义词

与《过状》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漫不经心:不在意、不关心

2. 随意:没有特定原则、随心所欲

3. 定论:确定、不再观察、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