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态的意思、浇态的详细解释
浇态的解释
浮薄的世态与风气。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荥阳公清俭》:“僕常病浇态讹俗,骄侈自奉,思得以还淳返朴,敦厚风俗。”
词语分解
- 浇的解释 浇 (澆) ā 由上往下淋,洒:浇花。 灌溉:浇地。 把液汁倒入模型:浇版。浇筑。浇铸。 刻薄:浇薄。浇漓。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态的解释 态 (態) à 形状,样:态度。状态。姿态。形态。神态。动态。静态。事态。情态。常态。变态。体态。生态。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浇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主要指向浮薄、不淳厚、不庄重的行为或风气。具体解析如下:
-
字义拆解与组合:
- 浇 (jiāo): 本义指灌溉,引申为“薄”,即不厚道、不淳朴、轻浮的意思。《说文解字》注:“浇,薄也。” 这是理解“浇态”的关键。
- 态 (tài): 指姿态、情状、态度、风气。
- 浇态: 将“浇”的“轻薄、不淳厚”之意与“态”结合,即指轻薄浮夸的作风、不庄重的举止或不良的社会风气。
-
核心含义:
- 浮薄的风气/习气: 指社会上流行的一种不淳厚、追求浮华、缺乏质朴的风尚或习惯。
- 轻佻的行为/态度: 指个人表现出的轻浮、不庄重、不稳重的言行举止。
- 与“淳风”相对: “浇态”常与“淳风”(淳朴敦厚的风气)形成对比,强调世风日下或行为的失当。
-
使用语境:
- 常用于描述社会整体风气的败坏或个人的失仪。例如,批评一个时代或群体崇尚奢靡、虚伪、轻浮,或个人举止轻佻、不稳重。
-
示例:
- 古籍中常有批判“浇风”、“浇俗”的表述,其意与“浇态”相通,指浮薄的社会风气。如晋代葛洪《抱朴子·疾谬》:“世故继有,礼教渐颓,敬让莫崇,傲慢成俗。俦类饮会,或蹲或踞,暑夏之月,露首袒体……此盖左衽之所为,非诸夏之快事也。夫以浇态浅俗,衰弊之极。”(这里“浇态”指的就是当时社会浅薄轻浮的风俗习气)。
“浇态”意指浮薄不淳厚、轻佻不庄重的行为态度或社会风气。它侧重于描述一种偏离质朴、稳重、敦厚等传统美德的不良状态。
参考来源: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浇”字的解释(“薄也”)及对相关复合词(如浇风、浇俗)的释义。
- 字源参考《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对“浇”字的解释。
- 示例引文出自《抱朴子·外篇·疾谬》(可参考中华书局《抱朴子外篇校笺》等权威整理本)。
网络扩展解释
“浇态”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
形容个人言行态度轻浮
指人举止不严肃、做事不认真,缺乏专注和责任感。这种态度常带有负面评价,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
例句:“他工作时的浇态让同事感到不满。”
-
指浮薄的社会风气
在古籍中,“浇态”也用于描述社会整体风气的轻浮与浅薄,与“淳朴”相对。例如唐代高彦休《唐阙史》中提及“浇态讹俗”,表达对当时奢靡风气的批判。
二、词源与结构
- 词源:源自“浇”的本义“轻浮、刻薄”(如“浇薄”),与“态”(态度、风气)组合,强化对轻浮特性的描述。
- 典故:唐代故事记载,有人因言行轻率被讥为“浇态”,后逐渐演变为成语。
三、使用场景
- 个人层面:批评他人敷衍塞责,或反思自身态度不端。
- 社会层面:描述群体或时代风气的浮躁,如“浇态讹俗”。
四、近义与反义词
|近义词 | 轻浮、敷衍、玩世不恭 |
|反义词 | 严谨、踏实、淳朴敦厚 |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词义。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唐阙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依百随襃宠悲伤簸蝩程行承续斥泽攒眉待令丹道典宪额颅二远烦狱佛头干尸革兰氏阳性菌鬼屋蛊主好来寳虎阜讳日活润奬异践极坚完峻险口引癞头了歌谅察栗喇盲者猛恶闹喧耦立旁游疲疴披泄铍掩清豫曲期日慎一日绒面闪下少康沙糖唼喋使君滩枢筦疏漏私铸钱探口风滔窕头出头没托谕瓦剌国渥宠橡胶效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