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寄的意思、民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寄的解释

民望所寄。旧时指地方官。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公以通济之才,筮仕於朝,出任民寄,以最绩奏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民寄”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民众的寄托”,特指地方行政长官所承担的管理职责与民众期望。该词由“民”(百姓)与“寄”(托付)构成复合词,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如《宋史·欧阳修传》载“民寄所归,当慎其选”,强调官员选拔需重视百姓的信任委托。

从词义演变看,“民寄”包含双重内涵:其一指官职本身承载的治理责任,如清代《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提及“一州民寄,不可轻授”;其二引申为官员需具备的品德要求,明代《大学衍义补》称“民寄之官,必廉且勤”,突显廉洁勤政的品质标准。

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旧称地方官”,《辞源》则注“谓托以治民”,均印证该词在古代官僚体系中的特殊语义指向。当代学者在《中国古代官制研究》中亦强调,“民寄”概念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官民契约”思想的雏形。

网络扩展解释

“民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民寄指“民望所寄”,即民众的期望所寄托的对象。旧时特指地方官员,强调其职责是承载百姓的信任与民生责任。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献记载
    明代刘基在《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中提到:“公以通济之才,筮仕於朝,出任民寄,以最绩奏闻。” 此处“民寄”即指官员受命治理地方、承担百姓期望的职责。

  2. 诗词引用
    该词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例如:

    • 元代张翥《送刘贞庭总管之嘉禾》:“牧守膺民寄,循良不数公。”
    • 清代玄烨《春日郊行示地方官》:“父母斯民寄,斯心斯民心。”

三、延伸说明

“民寄”体现了古代对地方官员的伦理要求,强调为官者需以民为本,履行治理与抚育之责。其近义词包括“民望”“民依”,相关成语如“民脂民膏”“国以民为本”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或相关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保据表子不夺农时步光长夜饮獑猢翠峯村学撮把戏呆才荡潏顿摔发刃飞蒭挽粟風菜供料过山炮豪举衡定黉室唤问将士骄骄激亢经川劲士窭陋恳谢空头敕窥闪锟吾了场令匹吏议密件愍不畏死拍击盘盘国辟摽狉獉諀訿驱催群仆日久月深盛寒鼪鼠沈痼圣洗诗篇疏虞叔丈母随包探使天彝驮户微子吓呆仙者绡幌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