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谨的意思、端谨的详细解释
端谨的解释
端正谨饬。《北史·恩幸传·王仲兴》:“ 仲兴 幼而端谨,以父任,早给事左右,累迁越骑校尉。”《旧唐书·孝友传·裴敬彝》:“ 敬彝 少聪敏,七岁时能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 明 宋濂 《题<唐太宗哀册文>后》:“至其小楷,极端谨有法。”
词语分解
- 端的解释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
- 谨的解释 谨 (謹) ǐ 慎重,小心:谨慎。谨严。谨防。勤谨。谨小慎微。 郑重,恭敬:谨启。谨祝。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端谨是汉语中形容人品行或行为方式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端庄严谨、持重审慎,强调内外兼修的庄重态度与细致作风。以下从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本义解析
- "端":取"端正、规矩"之意,指仪态或品行的正直不偏。《说文解字》释"端"为"直也",引申为行为合乎规范。
- "谨":取"谨慎、严密"之义,《说文》注"谨,慎也",强调言行细致周密,避免疏漏。
合成词义:融合仪态庄重与处事慎密,形容人举止得体、思虑周全的品格特征。
二、引申内涵
- 行为规范:指待人接物恪守礼节,如《北史·常景传》载:"景位望清显,每居端谨,常若不足",体现高位者自我约束的严谨态度。
- 内在修养:蕴含儒家"克己复礼"思想,如《朱子语类》强调治学需"端谨详密",主张内外一致的治学态度。
三、应用场景
- 人物品评:传统文献多用于赞誉士大夫德行,如"性端谨,未尝有过"(《宋史·列传》)。
- 教育训导:古代家训常以"持身端谨"告诫子弟修身之道,如《颜氏家训》提倡"言行相顾,慎终如始"。
四、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延续古义,定义为:"端庄谨慎",突出仪态严肃庄重、行事细致稳妥的双重特质,适用于描述职场、学术等需高度责任感的场景。
权威参考来源:
汉典"端谨"词条(www.zdic.net)
国学大师网古籍数据库(www.guoxuedashi.com)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电子版
网络扩展解释
“端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duān jǐn,其核心含义为“端正谨饬”,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处事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端:指品行端正、庄重;
- 谨:指严谨、慎重。
- 整体含义:形容人行为端正、处事严谨,注重规矩与礼节,常用于褒义语境。
2. 文献出处与用法
- 历史典籍:
- 《北史·恩幸传·王仲兴》提到:“仲兴幼而端谨,以父任,早给事左右”,强调其自幼品行端正。
- 《旧唐书·孝友传·裴敬彝》记载:“敬彝少聪敏……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描述其性格严谨庄重。
- 明代宋濂评价书法时称:“至其小楷,极端谨有法”,引申为书法工整规范。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端庄、严谨、持重、肃穆;
- 反义词:轻浮、散漫、放纵、不羁。
4. 应用示例
- 现代造句:
“他为人端谨,处事一丝不苟,深受同事信赖。”
- 古籍例句:
“晋末,隶枢府为小史,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出自的引用示例)
“端谨”强调内外兼修的庄重态度,既可用于描述品德修养,也可扩展至艺术创作(如书法)的严谨风格。其历史用例丰富,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正式评价或书面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白字拔擢宾天宾铁不冷不热车轭铛户絺绘持丧冲发重沓萃止鼎角抵噪繁扰風行雨散凤女关掌固志骇鸡犀滑漏祸本呼沱饭降贵纡尊交勉教学计划介类惊急里狼头劳动教养恋战连真猎客离分鸾縧禄使满理美金梅信末度内帑啓迪青篾倾时三日香缫丝商品生产慎将手戳手疾眼快私有贴鸡通旧顽鑛围垦文鞇先策想见相如檄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