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謹的意思、端謹的詳細解釋
端謹的解釋
端正謹饬。《北史·恩幸傳·王仲興》:“ 仲興 幼而端謹,以父任,早給事左右,累遷越騎校尉。”《舊唐書·孝友傳·裴敬彜》:“ 敬彜 少聰敏,七歲時能屬文,性又端謹,宗族鹹重之。” 明 宋濂 《題<唐太宗哀冊文>後》:“至其小楷,極端謹有法。”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謹的解釋 謹 (謹) ǐ 慎重,小心:謹慎。謹嚴。謹防。勤謹。謹小慎微。 鄭重,恭敬:謹啟。謹祝。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端謹是漢語中形容人品行或行為方式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端莊嚴謹、持重審慎,強調内外兼修的莊重态度與細緻作風。以下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一、本義解析
- "端":取"端正、規矩"之意,指儀态或品行的正直不偏。《說文解字》釋"端"為"直也",引申為行為合乎規範。
- "謹":取"謹慎、嚴密"之義,《說文》注"謹,慎也",強調言行細緻周密,避免疏漏。
合成詞義:融合儀态莊重與處事慎密,形容人舉止得體、思慮周全的品格特征。
二、引申内涵
- 行為規範:指待人接物恪守禮節,如《北史·常景傳》載:"景位望清顯,每居端謹,常若不足",體現高位者自我約束的嚴謹态度。
- 内在修養:蘊含儒家"克己複禮"思想,如《朱子語類》強調治學需"端謹詳密",主張内外一緻的治學态度。
三、應用場景
- 人物品評:傳統文獻多用于贊譽士大夫德行,如"性端謹,未嘗有過"(《宋史·列傳》)。
- 教育訓導:古代家訓常以"持身端謹"告誡子弟修身之道,如《顔氏家訓》提倡"言行相顧,慎終如始"。
四、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延續古義,定義為:"端莊謹慎",突出儀态嚴肅莊重、行事細緻穩妥的雙重特質,適用于描述職場、學術等需高度責任感的場景。
權威參考來源:
漢典"端謹"詞條(www.zdic.net)
國學大師網古籍數據庫(www.guoxuedashi.com)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端謹”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uān jǐn,其核心含義為“端正謹饬”,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處事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端:指品行端正、莊重;
- 謹:指嚴謹、慎重。
- 整體含義:形容人行為端正、處事嚴謹,注重規矩與禮節,常用于褒義語境。
2. 文獻出處與用法
- 曆史典籍:
- 《北史·恩幸傳·王仲興》提到:“仲興幼而端謹,以父任,早給事左右”,強調其自幼品行端正。
- 《舊唐書·孝友傳·裴敬彜》記載:“敬彜少聰敏……性又端謹,宗族鹹重之”,描述其性格嚴謹莊重。
- 明代宋濂評價書法時稱:“至其小楷,極端謹有法”,引申為書法工整規範。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端莊、嚴謹、持重、肅穆;
- 反義詞:輕浮、散漫、放縱、不羁。
4. 應用示例
- 現代造句:
“他為人端謹,處事一絲不苟,深受同事信賴。”
- 古籍例句:
“晉末,隸樞府為小史,任職端謹,侪輩不能及。”(出自的引用示例)
“端謹”強調内外兼修的莊重态度,既可用于描述品德修養,也可擴展至藝術創作(如書法)的嚴謹風格。其曆史用例豐富,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正式評價或書面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按劍鼇波拜洗班劍寶祠參燮柴竹處暑賜谥大澤鄉定做東睃西望鬥人伏安绀坊鋼洋更移宮钿公房孤峯古戍黑韓王藿食傑士镌蕩鞠礉考風流失壟田路絕沒肚子沒撩沒亂謎頭謬計铙挽逆箭泥婆攀枝花市跑墒恲恲錢引輕滅傾險親和球仗跂望饒贍肉封賞鐘勝屠石牌樓舐足庶饒天闉投醫拓跋馱道瓦沼小試牛刀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