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相如檄的意思、相如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相如檄的解释

指 汉 司马相如 的《喻巴蜀檄》。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为郎数岁,会 唐蒙 使略通 夜郎 西 僰 中,发 巴 蜀 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餘人,用兴法诛其渠帅, 巴 蜀 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 相如 责 唐蒙 ,因喻告 巴 蜀 民以非上意。”后因以“相如檄”指晓谕军民的文告。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东北惊看 诸葛 表,西南更草 相如 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相如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权威来源进行辨析:

一、主流释义(源于司马相如典故)

根据、、等权威文献记载:

  1. 基本含义
    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所写的《喻巴蜀檄》,特指用于晓谕军民、安定人心的官方文告。

  2. 历史起源
    汉武帝时期,官员唐蒙在巴蜀地区过度征用民力引发恐慌,司马相如奉旨撰写《喻巴蜀檄》,向百姓解释朝廷本意并非苛待民众,平息了动荡。该事件记载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代指官方安抚性文书。例如南宋辛弃疾在《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写道:“西南更草相如檄”,即以“檄”喻示李正之赴任后需稳定民心。

二、其他释义(可能存在的混淆)

提到“相如檄”意为“内部攻击”,但此解释未见于其他权威典籍,可能是因“相如”与历史人物(如战国蔺相如)混淆产生的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三、读音与结构

建议在学术或正式场景中采用第一种释义,即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的典故;若遇文学引申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相如檄

相如檄(xiāng rú xí)是一个成语,由“相如”和“檄”两个部分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相(木)+ 目 (目)+ 木 (木);檄(木)+ 自 (自)+ 果(木)+ 斤(斤)。

来源:相如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个名将,他是汉朝初年人物。檄字是指军队中用来发布动员或指示的公文。《相如檄》指的是相如写的一篇动员檄文,鼓舞士气。

繁体:相如檄(相如檄)。

古时候汉字写法:相如檄。

例句:我们应该像《相如檄》中所说的那样,鼓足干劲,勇往直前。

组词:相同、相处、如此、如何、檄文、檄信。

近义词:动员令、激励词、鞭策文。

反义词:解散令。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