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铛户的意思、铛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铛户的解释

以煎盐为业的人家。《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二》:“其 北京 管内盐鐺户,合纳逐年盐利。”《宋史·食货志下五》:“ 仁宗 时,分 永利东 、 西 两监。东隶 并州 ,西隶 汾州 。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餘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文献通考·征榷三》:“鬻鹻为盐,大牴鹻土,或厚或薄,薄则利微,鐺户破产不能足其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铛户,又称“灶户”,是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对以煮盐为业的盐民的特定称谓。这一名称直接源于其生产工具——“铛”(一种平底锅),形象地反映了其职业特征与社会身份。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字义溯源与核心含义

  1. “铛”的本义

    指铁制平底浅锅,为煮盐的核心工具。《说文解字》释“铛”为“温器”,后特指煎盐器具。如宋代《太平寰宇记》载盐民“以铛煮海为盐”。

  2. “户”的社会属性

    指被官府登记在册、承担专项徭役或税赋的家庭单位。“铛户”即被编入盐业户籍,专职煮盐的民户。

二、历史语境中的职业特征

  1. 生产方式

    铛户以“煎炼法”制盐:将海水或卤水注入铛中,用柴草煎熬结晶成盐。此法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区别于后期晒盐法。

    来源:《宋史·食货志》载“煮海之利,灶户为劳”。

  2. 官府管控身份

    铛户受盐法严格约束,需向官府缴纳定额盐课(“盐税”),余盐由官府统购,不得私售。其身份世袭,脱离户籍需经特许。

    来源:《续资治通鉴长编》记“灶户隶盐场,不得改业”。

三、社会地位与经济困境

  1. 徭役性负担

    铛户常被视同服徭役者,盐课沉重且需自筹煮盐燃料(“柴薪钱”),遇灾害或盐价波动时易陷入贫困。

    来源:明代《盐法通志》称“铛户苦役,逃亡者众”。

  2. 反抗与政策调整

    因生存压力,宋代多次爆发铛户暴动(如浙江亭户起义),促使官府推行“计丁输课”“折盐纳钱”等改革,但未能根本改善其处境。

四、文学意象与演变

在诗词中,“铛户”成为盐民艰辛的象征。如南宋诗人林景熙《盐场》诗“铛户无烟万灶寒”,直述其困苦。明清时期,随晒盐技术普及,“铛户”一词渐被“灶户”“盐丁”取代。


综合定义:

铛户指宋元时期官府盐籍制度下,使用铛具煎煮海盐、承担强制性盐课义务的专业盐民群体。其名称凸显工具与户籍的结合,反映了古代盐业专营制度中对生产者的身份束缚与经济剥削。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铛户"词条
  2. 《中国盐业史》(人民出版社,郭正忠主编)
  3. 《宋史·食货志》盐法章节(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铛户”是古代中国与盐业生产相关的一个户籍类别,其核心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1. 基本定义
    铛户指以煎煮盐为业的家庭或户籍群体。名称中的“铛”本义为平底锅,特指煎盐工具,引申为盐业生产活动。这类户籍主要分布在产盐区,如宋代永利东、西盐监管辖的并州、汾州等地。

  2. 历史制度
    据《旧五代史》和《宋史》记载,铛户需向官府缴纳定额盐税(“课盐”),剩余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中卖”)。例如宋代规定,铛户每年需按户缴纳盐利,官府通过控制盐土资源(鹻土)和销售渠道实现盐业垄断。

  3. 经济特征

    • 生产依赖:铛户的生存与盐土质量直接相关,盐土贫瘠时可能因税负过重而破产。
    • 户籍管理:官府将拥有盐土的州民编入铛户,形成专业生产群体,体现古代职业户籍制度的特点。
  4. 社会地位
    铛户属于盐业生产链条的底层,既要承担生产风险,又受官府强制征购政策的制约,其社会地位与佃户或匠户类似,是古代盐业经济的重要基础劳动力。

别人正在浏览...

隘隘亨亨八一三事变八则拨镫法博学宏词布扬厕牀承附车旆齿更春旆大气压齻牙定约牴啎递直放浪无羁房闱风挛福嘏告个幺二三工贾贡禄挂一漏万鸿功怙恶户计继继绳绳巨典灵輀邻居琭琭芦子梦渚门候凝精女忧旁逸横出匏陶泼天遣动欠欠丢丢全托人方少阳深苛申停士敏土视同秦越时眼寿尊水到鱼行水仙王说明书岁历薙工网篮未非祥飙小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