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伯的意思、邦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伯的解释

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书·召诰》:“命庶 殷 侯甸男邦伯。” 孔 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得 结 ( 元结 )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仇兆鳌 注:“《唐书·元结传》:‘ 代宗 立, 结 授著作郎,久之,拜 道州 刺史。’” 宋 陈师道 《寄邓州杜侍郎》诗:“请公酌此寿百年,弈弈长为此邦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邦伯”是中国古代对地方行政长官的称谓,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邦伯”原指古代统领一方诸侯的首领,相当于“方伯”或“州牧”。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召诰》:“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孔传解释为“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其中,“邦”指国家或封地,“伯”为古代爵位或官职名,合称代指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2.历史演变

3.应用实例

4.相关称谓

“邦伯”与“方伯”“州牧”等词含义相近,均指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例如《唐詩紀事》将“邦伯”与“方伯”并提,说明两者可互换使用。

“邦伯”从最初的诸侯领袖演变为对州级官员的泛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变迁。其用法多见于文献典籍和诗词,兼具历史与文学价值。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唐詩紀事》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邦伯(bāng bó)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具有多个意思。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丶”和“北”,总共有8个笔画。邦伯这个词的来源主要是古代的官职名称。 在繁体字中,邦伯的写法是「邦伯」。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邦伯的字形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然而,在现代汉字书写中,我们一般使用标准的简化字写法。 以下是一些邦伯这个词的例句: 1. 他被任命为了邦伯,负责管理整个地区的事务。 2. 那位邦伯在百姓心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3. 随着时代的变迁,邦伯这个职位逐渐消失了。 关于邦伯的组词,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或者指代某个地区的领导人、负责人,比如「县邦伯」、「城市邦伯」等。 邦伯的近义词可以有「州牧」、「知府」等。而反义词则可以有「平民」、「百姓」等。 希望以上的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