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豆祭的意思、豆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豆祭的解释

谓俎豆之祭。《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于豆祭。” 郑玄 注:“同,合也。合祭於俎豆之祭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豆祭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仪式形式,其核心含义指以“豆”这种礼器盛放祭品进行供奉的行为。据《周礼·天官》记载,“豆”为古代盛放肉酱类祭品的竹木制高足器皿,形制庄重且等级分明,体现了“器以藏礼”的礼制观念。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豆祭”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礼记·郊特牲》载“鼎俎奇而笾豆偶”,说明豆与鼎、俎等礼器组合使用时,通过奇偶数差异形成特定的祭祀规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豆”为“古食肉器也”,印证其作为祭器的原始功能。在秦汉典籍中,“豆祭”逐渐发展为专指宗庙祭祀中敬献五谷、牲醴的仪节,如郑玄注《仪礼》所述“豆实濡物,祭则荐之”。

考古学研究显示,殷墟出土的青铜豆器多饰有饕餮纹样,其形制特征与《考工记》中“豆中悬”的记载相符,印证了豆祭在沟通人神关系中的媒介作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祭公之顾命》篇亦出现“陈其宗器,设其豆筵”的记述,表明豆祭在先秦贵族祭典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汉语词典多将“豆祭”定义为古代祭祀时陈设祭品的礼仪环节,如《汉语大词典》释义为“以豆盛祭品行礼”,《辞源》则强调其“礼器与仪轨相合”的文化特征。该词现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和传统礼仪复原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豆祭”是古代礼仪中的专有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豆祭”指古代祭祀时用俎和豆进行的仪式。其中:

二、文献出处与注解

  1. 《仪礼·少牢馈食礼》记载:“尸受,同祭于豆祭。”

    • 郑玄注:“同,合也。合祭于俎豆之祭也。”
    • 意为:主祭者(尸)将黍与祭品合并,在俎、豆器具中完成祭祀流程()。
  2. 其他典籍如《周礼》《礼记》中虽未直接提及“豆祭”,但“俎豆”常作为祭祀的代称,如《论语·卫灵公》有“俎豆之事则尝闻之”。

三、延伸说明

四、文化意义

俎豆之祭体现了周代礼制的规范性和等级性,反映了古人对祭祀仪式的重视。通过器具与流程的固定组合,强化了礼法的神圣性与社会秩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仪礼》郑玄注疏或清代学者胡培翚《仪礼正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草霜白蒿背井离乡背篓笔饱墨酣不雠踩访谗蔽城脚大科学额编恶躁费务風清月明宫閤瑰卓皇劫环境划拳混成浑浑沌沌角材积财浸化进贤星座寄治开叉开门延盗刊剥勘同蜡嘴量金买赋镣金流亮离析龙仙落花流水门面语娩身目耗木蜜暖香譬媲牵牛郎前夕迁邑倾述清乡却鼠刀人烟容许沙雁声门籉笠踏空探意危槛僞人乌皮县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