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诸侯的意思、东诸侯的详细解释
东诸侯的解释
东方的诸侯。《左传·成公十六年》:“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东诸侯之师次於 鄫 ,以待 晋 师。” 唐 时用为对封疆大员的誉称。 唐 刘禹锡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序:“贫道雅闻东诸侯之工为诗者莫若 武陵 ,今幸承其话言如得法印,寳山之下,宜有所持。” 唐 李商隐 《柳枝》诗序:“雪中, 让 山 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
词语分解
- 东的解释 东 (東) ō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
- 诸侯的解释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详细解释.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
网络扩展解释
“东诸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东诸侯”字面意为“东方的诸侯”,指代位于中原以东的诸侯国或地方势力。例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这里的“东诸侯”特指春秋时期位于周王朝东部的诸侯国。
2.唐代的别称
唐代文献中,“东诸侯”被引申为对封疆大员或地方高级官员的尊称。如刘禹锡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序中提到“东诸侯之工为诗者”,即赞誉地方官员的文才。
3.历史应用与文学引用
- 政治语境:常出现在涉及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叙述中,如《左传·襄公元年》记载东诸侯军队联合待命的故事。
- 文学隐喻:李商隐在《柳枝》诗序中以“东诸侯”暗指权贵人物,体现其权势地位。
- 历史事件:如西汉晁错建议削弱东方诸侯(如吴、楚等),引发“七国之乱”,此处的“东诸侯”可代指叛乱的地方势力。
4.用法总结
- 地理指向:泛指东方诸侯国,与“西戎”“南蛮”等方位词对应。
- 尊称演变:唐代后逐渐用于美称地方大员,兼具地理与政治双重含义。
- 文学色彩:多见于诗词、史书,具有历史厚重感和修辞雅致性。
参考资料
以上解释综合了《左传》、唐代诗文及历史事件分析,具体可查阅《左传》相关篇章或唐代文学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东诸侯》这个词是指古代时期在东方地区的诸侯国或诸侯王。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和一,总共有12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用来形容东方地区的一些有地位的诸侯国。
在繁体字中,「东诸侯」被写作「東諸侯」。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稍有不同。例如,「東」字在篆书中写作「東」,隶书中写作「東」,而在楷书中写作「东」。
以下是一个关于「东诸侯」的例句:古代中国的东诸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享有一定的独立权力。
与「东诸侯」相关的组词包括:东方、东瀛、东南诸侯等。
与「东诸侯」近义词包括:东方诸侯、东部诸侯。
与「东诸侯」反义词包括:西诸侯、南诸侯。
别人正在浏览...
保送冰肤跛脚长安少年超绝非凡叱叫吃明不吃暗宠拔虫锼出陈易新黜抑摧絃催妆诗错仪画制登陴灯盏斗笑儿丰敞缟鹤共挽鹿车鼓轮国民收入孤兽含类灰顶豁怀虎皮户灶吉利菫色浸益计日程功给予畿岳焌黑骙骙连染灵苗龙逸冒礼毛薛庙谟暖舆瞥忽疋塔倾陷秋液融化缮葺饰口世历受礼书士探求沃沃下余遐陟邪马台国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