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铁勒的意思、铁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铁勒的解释

古族名。 汉 时称 丁零 , 北魏 时称 敕勒 或 铁勒 。 隋 时 铁勒 各部分布于东至 独洛河 (今 土拉河 )以北、西至 西海 (今 里海 )的广大地区,分属 东 、 西突厥 。其 漠北 十五部以 薛延陀 与 回纥 为最著。《旧唐书·回纥传》:“ 迴紇 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后魏 时,号 铁勒 部落。其众微小,其俗驍强,依託 高车 ,臣属 突厥 ,近谓之 特勒 。” 唐 沉佺期 《塞北》诗之二:“ 紫塞 金河 里, 葱山 铁勒 隈。”《元史·天文志一》:“当时四海测景之所凡二十有七,东极 高丽 ,西至 滇池 ,南踰 朱崖 ,北尽 铁勒 。” 程善之 《丁未寄子实辽东》诗:“黑海伐冰通 铁勒 ,黄云横地望 沙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铁勒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北方游牧部落联盟的统称,其名称最早见于《北史》《隋书》等典籍。该词在突厥语中意为“高大、勇猛者”,是中原王朝对活跃于漠北至中亚地区多个游牧民族的集合称谓。

核心释义:

  1. 民族构成

    铁勒并非单一民族,而是包含回纥、仆固、拔野古等十五个主要部落的联盟体系。各部落以游牧为生,语言属突厥语系,主要活动范围西起里海、东至大兴安岭,北达贝加尔湖地区(《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2. 历史演变

    南北朝时期称“高车”,隋唐文献改称“铁勒”。公元7世纪突厥汗国衰落后,铁勒诸部逐渐形成独立政治实体,其中回纥部最终建立汗国,成为蒙古高原的统治力量(《新唐书·回鹘传》,中华书局,1975年)。

  3. 文化特征

    • 采用十二生肖纪年法

    • 盛行萨满教与摩尼教双重信仰

    • 以狼图腾为部落象征(《北方民族史与蒙古史译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语言学考据:

《通典·边防典》记载“其俗云:敕勒,盖言赤色也”,现代学者耿世民通过突厥碑铭研究,指出“铁勒”实为突厥语“Tölös”的音译,语义包含“臣属、部众”的政治含义(《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铁勒”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别称

“铁勒”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称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多种音译或意译名称:

二、历史沿革

  1. 起源与分布:

    • 铁勒人的原始居地位于贝加尔湖至新疆、中亚的草原地带,秦汉时期已活跃于漠北。
    • 早期臣属于匈奴,后长期受柔然、突厥统治,隋唐时期分属东、西突厥。
  2. 重要发展阶段:

    • 高车国:北魏时期部分铁勒部落西迁建立高车国(487—541年),后被柔然所灭;
    • 薛延陀汗国:唐初漠北十五部中以薛延陀、回纥最强,曾短暂统一漠北;
    • 回纥崛起:744年回纥(回鹘)灭突厥汗国,铁勒之称逐渐被“回鹘”取代。

三、部落组成与文化

四、后裔与影响

五、其他释义

“铁勒”在成语中引申为“严格约束”之意,如“铁链勒马”比喻限制行动自由。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细节,可参考《北史》《旧唐书》等文献或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边楼标悬捕生仓吏沉吟章句赤体尺一牍打噤挡口搭嘴斗府凡常房图肥醲废物风月馆坟起附加费伏兔估捣故记鼓脑争头寒村和凤荟萃郊仪晋祠鸡头肉考黜考锻客官孔教吝爱丽水龙頟龙泥印闾社孟叟猕猴骑土牛闵笑摩诃池南陆旁入骈盛飘淋朴赡青暝乞言撒娇撒痴三陆讪駡舍利子塔水米无交水手四神思想上童羁威凤祥麟瞎猫碰死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