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e waste;go out of cultivation] 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由于缺乏劳力,大片土地荒芜着
(1).谓田宅不治,草秽丛生。《国语·周语下》:“田畴荒芜,资用乏匱。” 韦昭 注:“荒,虚也;芜,秽也。”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四:“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勤力稼穡,勿致荒芜。”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土地贫瘠,森林荒芜。”
(2).荒疏;废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唐 李吉甫 《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从吏已久,艺业荒芜。”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序》:“予久羈山后,心倦神疲,旧学荒芜,不復经理。” 陈毅 《感事书怀》诗:“琴书久不理,笔砚亦荒芜。”
(3).形容学识浅陋拙劣。 唐 白居易 《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一时酬和重投长句美而谢之》:“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值一束蒭。”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教坊致语》:“不度荒芜,敢进口号。”
“荒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uāng wú,主要用来形容田地、园林等因长期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失去生机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例句,可参考《国语》《颜氏家训》等文献,或查看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荒芜》是指土地荒废不育,没有生机和生长的状态。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农田、山林或其他地区的景象。
《荒芜》的部首是草字底的艹,意味着与植物相关。它的总笔画数为14划。
《荒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词汇。它是由形容词“荒”和“芜”组合而成,表示土地荒废、没有植被的意思。
《荒芜》的繁体字为「荒蕪」。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荒芜」可能有不同的写法,如「荒杌」、「荒噩」等。不过,现代汉字标准化后,「荒芜」成为了官方认可的书写方式。
1. 这片土地经过几年的干旱,变得荒芜不堪。
2.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田逐渐荒芜,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荒废、芜杂、荒漠、荒原、荒凉、荒僻。
荒凉、死寂、荒废。
繁茂、富饶、丰盛。
按兵不动安德扒高踩低百楹报废宝轴绷劲闭关锁国布述不自觉禅院禅宗车辐惩沮大发慈悲打闹台德称冬臧豆青蠹化繁骛副启服日构意乖析孤藏裹首警肃积阻举借可矜空绝矿产亮弼梁鸿妻留守迷乱慕料沤泊盘程萍水相逢贫穷楸户全新驱剿穣穣劳劳揉合弱房若耶溪色飞史记数米量柴四海昇平同栖托里危岭雾廓鲜芳咸腓鲜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