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阳的意思、东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阳的解释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费县 境。《左传·哀公八年》:“ 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 。” 杜预 注:“ 东阳 , 齐 竟上邑。”

(3).古邑名。 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 韦昭 注:“ 东阳 , 楚 北邑。”

(4).古地区名。 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 、 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吴 略 东阳 。” 杜预 注:“ 东阳 , 晋 之 山 东邑, 魏郡 广平 以北。”

(5).古地区名。 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 、 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 东阳 、 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 东阳 属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 。《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东阳侯 、 冯敬 之属尽害之。” 颜师古 注:“ 东阳侯 , 张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 ,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沉约 。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 宋 曹组 《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 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 ,病添 中散 。”参见“ 东阳销瘦 ”。

(8).复姓。 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阳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依据权威文献释义如下:

一、方位与自然意象

指太阳初升时的东方阳光,象征光明与生机。

来源:《汉语大词典》释为“旭日东升之光”,常见于古诗文描绘晨景,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早起》中“东阳初上赤阑桥”即指朝阳映照之景 。


二、历史地名(今浙江金华)

  1. 地理沿革

    • 秦朝(公元前222年)置东阳县,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 唐代改称婺州,为浙中重镇,明清属金华府。

      来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置会稽郡,辖东阳等县” ;《水经注·渐江水》详述其地理位置 。

  2. 文化意义

    以“东阳郡”“东阳道”代指浙中地区,是古代文人荟萃之地。南宋陆游诗中“东阳酒美客频来”即指此地风物 。


三、姓氏源流

罕见复姓,源自春秋时期郑国东阳邑(今河南郑州),后以封地为氏。

来源: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载“东阳氏,出自姬姓,郑大夫食邑东阳,因氏焉” 。


以上释义综合历史文献、地理典籍及语言学权威资料,涵盖自然意象、地域文化与姓氏渊源三重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东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古地名

  1. 春秋鲁地
    位于今山东省费县境内,见于《左传·哀公八年》记载吴国军队攻克东阳的事件。

  2. 春秋齐地
    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境内,《左传·襄公六年》提到齐国在此筑城并围攻莱国。

  3. 战国楚地
    位于今江苏省盱眙县一带,《国语·楚语上》记载楚国曾利用东阳的盗贼实施计谋。

  4. 春秋晋地
    泛指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的邢台、邯郸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提到晋国将领荀吴在此活动。

二、历史人物相关

  1. 汉代东阳侯张相如
    西汉初年功臣,贾谊曾因他的排挤未能受重用。

  2. 南朝梁沈约
    因其曾任东阳太守,后人以“东阳”代称他。

三、姓氏与名字寓意

四、其他用法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历史人物及姓名学解释,如需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或地名考据,可参考《左传》《国语》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驎白小鸨行饱胀不妨残梅层观赐额大气辐射电虹琱丽弟妹顶债地穴东海鲸波动移二拔发明家访闻给节根蔕瞽聩鸿熙话里有刺画楼幻变豁情姜姜艰窘俭狭交颜禁网疏阔进职颎光局限棱眼连白陵弊柳惠龙罔象鹿蹊褛裂赔款评脉破族清圣戎虏弱孤傻人石油化工诗准税务说的着俗夫同赏投生吐白顽笑香裓纤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