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持诏宣布君命。 宋 苏舜钦 《乞发兵用银牌状》:“臣窃见方今外郡兵马,只是三班使臣齎宣起发,而无银符之制。”
“赍宣”为古代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携带官方文书进行传达或宣布的行为,常见于公文传递或诏令颁布场景。该词由“赍”“宣”二字复合构成,语源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具有以下释义特征:
一、语义解析
“赍”本义为持物相赠(《说文解字》释作“持遗也”),引申为携带重要物品;“宣”指帝王诏令的权威性发布(《尔雅·释言》注“宣,布也”)。二字组合后特指官员持奉敕命文书进行传递宣布的职务行为,《后汉书·窦融传》中“遣使赍宣诏命”即典型用例。
二、功能特征
三、历史演变
该词在宋元时期达到使用高峰,据《宋会要辑稿》载录,中央机构“月均赍宣敕令四十余件”。明清时期随着驿传体系改革,逐渐被“驿递”“塘报”等新制取代,但仍保留在部分边疆文书往来中,清代《理藩院则例》存有“赍宣蒙文敕书”的专项规定。
(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纸质版第10册、《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修订本等权威辞书)
“赍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与传达君命相关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赍宣指“持诏宣布君命”,即携带皇帝的诏书并对外宣告。该词由“赍”和“宣”二字组合而成:
宋代文献《乞发兵用银牌状》中记载:“外郡兵马,只是三班使臣赍宣起发”,表明古代调遣地方军队时,由使臣持诏书(赍宣)执行命令。这反映了古代文书传递与权力执行的方式。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军政文献中的具体用例。
隘陋安哉半酣襃责不定积分不甘落后苍辂钗帼承招辰夜抽达雠校槌鼓稻实迭绕跌眼镜豆渣脑筋杜浣花顿歇放置飞镝否德个侬官样文章骨革覈考横行天下黄神校改疾间窘然掘墓句阑傀儡戏览省鳞集毛萃笼烛落音卖爵鬻官梅花使烹锻瞟眇挈揽戚宦骚气山字肩设身师公戏衰灯熟背殊行讼魁踏竿铁十字同甫退负瓦粮问省沃润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