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恩贡的意思、恩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恩贡的解释

明 清 科举制度规定,每年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凡遇皇帝登极或其他庆典而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再加选一次,称为“恩贡”。《明史·选举志一》:“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廕监,捐资曰例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恩贡者,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詔书,以当贡者充之。”《清会典·礼部·学校》:“凡生员食餼久者,各以其岁之额而贡于太学,曰岁贡。有恩詔则加贡焉,曰恩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恩贡是明清科举制度中的特殊贡生类别,指皇帝因庆典、登基等恩诏特许选拔的生员入国子监肄业的资格。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四点:


一、词典定义与制度性质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恩贡”指明清时皇帝特许,由府、州、县学推荐至国子监的生员资格,属“五贡”之一,本质为朝廷恩典下的拔贡制度。其设立初衷是为彰显皇恩,在常规岁贡之外增设的临时性选拔机制。


二、历史背景与选拔依据

据《明史·选举志》记载,恩贡始于明代,清代沿袭。每逢新帝登基、皇室大婚、寿诞等国家庆典,皇帝会下诏增选贡生,由各省学政从府、州、县学的廪生中择优保送。选拔标准强调“德才兼备”,但实际更重资历与品行,如《清史稿》载:“恩贡视岁贡尤优异,取累试优等之廪生充之”。


三、社会地位与特权

恩贡生享有直接入国子监深造的资格,免去地方科举层级考试。据《礼部志稿》,其身份高于普通贡生,可优先获授教职(如州县训导),部分优秀者经考核可出任知县等职。这一制度既强化了皇权威仪,也为寒门士子提供了跨越阶层的特殊通道。


四、制度影响与存续时间

恩贡作为皇权干预教育的典型制度,贯穿明清两代(1368-1911),直至科举废除。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其“以恩破格,实为取士之变体”,反映了传统科举体系中“恩典”与“公平”的张力。其历史案例多见于地方志,如《江南通志》所载康熙南巡时增选恩贡的记载。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明史·选举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清史稿·选举志》
  4. 《礼部志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
  6.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明清卷》(李国钧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恩贡”是明清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特殊选拔形式,具体指在皇帝登基、国家庆典等特殊年份,由地方政府额外选拔优秀生员(廪生)进入国子监深造的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背景
    恩贡是明清时期“贡监”制度的一部分,属于国子监生员的来源之一。常规选拔称为“岁贡”(每年定额选送),而恩贡则是特殊年份(如新帝即位、重大庆典)在岁贡基础上增加的选拔名额。

  2. 选拔条件

    • 资格:仅限府、州、县学中的廪生(享受官方津贴的生员)。
    • 触发条件:需皇帝颁布恩诏(如登基诏书或庆典诏令)。
    • 名额:通常在当年岁贡名额之外加选一次。
  3. 与其他贡生的区别
    贡监生员分多种类型,恩贡与以下类型并列:

    • 岁贡:常规年度选拔;
    • 选贡: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 纳贡:通过捐资获得资格;
    • 恩贡:仅限庆典年份的特殊选拔。
  4. 历史记载
    《明史·选举志》和《清会典》均明确记载了恩贡的制度设计,强调其作为“皇恩”象征的政治意义,既补充人才储备,又彰显帝王德政。

恩贡本质上是明清统治者通过科举制度强化中央集权、笼络士人的手段,反映了古代科举体系与皇权政治的高度关联性。

别人正在浏览...

炳灵寺石窟不念旧恶铲铗插秧称赞陈具陈俎带兵大鉴弹墨詄菪冬风菜豆腐衣惰性非非想峰胁分茅锡土焚烧高明远识稿乾关情脉脉户尉进谳激赏居干局跽剧宪刊琢课语讹言瞘瞜力把烈盛礼房柳箱冒名顶替美除蟠蟠篇述凭据前夜庆慰欺突榷酤入去生产者申句絁瘦恹恹甜鞋浄袜调色替班,替班儿停缀通用瓦陇僞论塕然握兰无懈可击谢庭兰玉些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