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族的意思、邦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族的解释

(1).邦国宗族。《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邦族。” 孔颖达 疏:“故我今回族,我今还归,復反我邦国宗族矣。”《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本名 议 ,世 江 东大族” 裴松之 注引《陆氏世颂》:“父 骏 ,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之一:“四德仪邦族,三迁奠里门。” 清 吕履恒 《牛口谷》诗:“终岁许许,不寧邦族。”

(2).籍贯姓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展问邦族,云:‘ 登州 宋 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 谭 曰:‘听姥言似非京师人,娘子则又旗粧,敢问邦族?’媪曰:‘诚如郎説,身本 凤阳 侯 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邦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核心义项:

一、基本释义

  1. 邦国宗族
    指古代与邦国相关的宗族体系,强调血缘与地域的结合。例如《诗经·小雅·黄鸟》中“言旋言归,复我邦族”即表达了对故国宗族的归属感。此义项多用于描述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体现家族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2. 籍贯姓氏
    指代个人的故乡、家族姓氏或身份标识。如《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注引《陆氏世颂》提到“为邦族所怀”,即强调籍贯与家族背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也有“展问邦族”的用法,询问对方的家乡和姓氏。


二、延伸与补充


三、总结

“邦族”是一个兼具历史性与文化性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宗族”与“故里”展开。若需进一步研究,建议参考《诗经》《三国志》等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邦族(bāng zú)这个词意指由一群人组成的社会群体或民族。它的拆分部首是“邦”和“族”,其中“邦”是形声字,上部为“⻏”,表示与土地有关的意思,下部为“阝”,与城邦有关;而“族”则是指民族或部落。根据这个拆分,可以得到“邦”字的五画划和“族”字的八画划。 “邦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邦族」,与简体字的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关于“邦”字的古代写法有很多种,如《说文解字》中就有一种写法是「阪邦共雷」。至于“族”字,则传承至今的写法与古代相差不大。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那个邦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2. 他们是同一个邦族的人,有着相似的语言和风俗。 3. 这个邦族的人以勇敢和团结而闻名。 在组词方面,可以与“邦族”相关的词有“民族”、“部落”、“家族”等。与“邦族”意思相反的词可能是“个体”或“独立”。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