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谄佞邪6*恶之术。 汉 班固 《白6*虎通·诛伐》:“ 孔子 为 鲁 司寇,先诛 少正卯 。谓佞道已行,乱国政也;佞道未行,章明远之而已。”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佞道汉语 快速查询。
“佞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佞道”指谄佞邪恶之术,即通过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等不正当手段达成目的的行为或方法。
词素解析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班固《白虎通·诛伐》中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典故:“佞道已行,乱国政也;佞道未行,章明远之而已。”
此处强调“佞道”对国政的危害性,需及时遏制。
“佞道”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文言词汇,核心含义为通过谄媚和邪恶手段达成目的,具有历史文献依据和现实批判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白虎通》等典籍。
佞道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辞卑鄙恶劣,耍心机,讲求权谋,不择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私利目的。
佞道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和辶(辶字旁),拆解成七画。
佞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经典《孟子》。在其中,孟子反对儒家之外的一些学派,特别是以佞为代表的学派。佞指的就是那些卑劣害人、耍心机、讲求权谋的人。因此,佞道一词便逐渐形成并广泛使用。
佞道的繁体字为佞道。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关于佞道这个词的古字写法,具体而言,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不同的文献中记载的写法可能不同。
1. 他利用谎言和阴谋来陷害别人,完全是在行使佞道。 2. 她在背后说我坏话,真是一副佞道的嘴脸。
佞道常和一些形容词或名词搭配使用,形成一些组词,如佞道奸臣、佞道谋士等。
诡计、权谋、耍心机
正直、坦诚、真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