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绂的意思、赤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绂的解释

(1).即赤芾。《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紱。” 高亨 注:“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愚顽之质,加以固病,诚羞负乘,辱污辅将之位,将被诗人‘三百赤紱’之刺。” 李贤 注:“赤紱,大夫之服也。”参见“ 赤芾 ”。

(2).即赤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王侯上,改授金璽、赤紱、远游冠。”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诗》之二:“紫泥丹笔皆经手,赤紱金章尽到身。”参见“ 赤綬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赤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赤”和“绂”组成:

  1. 赤(chì)
    本义为红色,引申为“空净”(如赤手空拳)、“忠诚”(如赤胆忠心)。在古代文化中,“赤”象征南方、火德,也用于形容纯正的事物。

  2. 绂(fú)
    指古代系官印或佩玉的丝带,后衍生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同颜色的“绂”对应不同官阶,如“朱绂”为红色绶带,多属高官(三品以上)。

组合释义
“赤绂”即红色的绶带或服饰配件,常见于先秦文献,如《诗经·小雅·采菽》中“赤芾(同绂)在股”,描述贵族服饰。其材质多为丝帛,颜色用朱砂染成,代表权力与尊贵。

文化关联

由于缺乏具体语境,以上为综合释义。若需精准解读,建议提供出处或上下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赤绂》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某些古代帝王王后衣饰上使用的红色绳带。下面是对《赤绂》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简要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赤绂》由两个部首组成:赤(红色)部首和练(绳带)部首。赤部首的笔画数为7,练部首的笔画数为7。 来源和古时候汉字写法: 《赤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的服饰,以及妃嫔们的服饰装饰物。在古代,妃嫔的服装中常常使用红色绳带,称为《赤绂》。古时候写《赤绂》的汉字字形和现代写法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赤绂》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尊贵和权力的象征。例如,一句例句可以是:“她佩戴着金冠,腰间系着一条赤绂,展现了她的尊贵身份。” 组词: 与《赤绂》相关的一些组词可以是:赤绂带、帝王赤绂、赤绂衣饰等。 近义词: 在表示红色绳带的意思上,与《赤绂》相近的词语可以是:红绫带、赤带等。 反义词: 《赤绂》的反义词可以是没有任何绳带,或表示非红色绳带的词语。 希望这些简要的解释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