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丑的意思、儿女丑的详细解释
儿女丑的解释
犹言儿女辈。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愿展丈夫雄,得辞儿女丑。”
词语分解
- 儿的解释 儿 (兒) é 小孩子:儿戏。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雄性的马:儿马。 女 儿 (兒) 作助词(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儿。 女 笔画数:; 部
- 女丑的解释 .亦作“ 女仞 ”。神名。《山海经·海外西经》:“ 女丑之尸 ,生而十日炙杀之。在 丈夫 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 女丑 居山之上。”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女丑尸》:“十日并熯, 女丑 以毙
专业解析
"儿女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古代宫廷或贵族家中豢养的、身体有缺陷(特指驼背)的侏儒艺人,他们常以滑稽表演供人取乐。这个词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贬义色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特定人群的歧视性称谓。以下从语义、来源及演变角度详细解释:
一、 语义解析
- 儿女: 此处并非指子女,而是指供人役使、如同仆役的艺人。在古汉语中,“儿”有时可指供驱使的人或表演者(如“歌儿”、“舞儿”)。
- 丑: 本义指相貌难看,引申为丑陋、怪异、不体面。在此词中,“丑”特指身体畸形(驼背)和其表演角色的滑稽可笑性质。
- 合义: “儿女丑”即指供人取乐的、身体驼背畸形的侏儒艺人。他们常扮演滑稽角色,是古代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中的一类特殊群体。
二、 词源与典出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见于《国语·郑语》:
“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 (韦昭注:“侏儒、戚施,皆优笑之人。”)
- 侏儒: 指身材异常矮小者。
- 戚施: 即“儿女丑”所指的对象。《诗经·邶风·新台》有“燕婉之求,得此戚施”句,毛传解释为:“戚施,不能仰者。” 意指驼背不能仰身之人。
- 关系: “戚施”与“侏儒”常并称,都是古代宫廷中供君王娱乐的俳优类型。“儿女丑”即是对“戚施”这类驼背艺人的一种称谓。
三、 词义演变与现代使用
- 历史背景: “儿女丑”一词及其所指的人群,是特定历史时期(如先秦至汉代)社会娱乐形态和等级观念的产物。这类艺人因其身体特征被物化为取乐工具。
- 贬义色彩: 该词本身带有强烈的歧视性和侮辱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
- 现代罕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成为历史词汇。现代描述类似身体特征或职业时,会使用更中性或尊重的语言(如“驼背者”、“特型演员”等)。
- 语言学价值: 作为古汉语词汇,“儿女丑”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娱乐形式、语言变迁以及身体观念史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 《国语·郑语》
- 《诗经·邶风·新台》及毛亨传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戚施”、“侏儒”等词条的释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相关词条的解释
- 王力《古代汉语》及相关训诂学著作中关于古代俳优制度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儿女丑”是一个源自古代诗词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文献语境理解:
基本释义
- 词义:指“儿女辈”或晚辈一代,常带有谦逊或对比的意味,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外貌丑陋。该词出自唐代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句:“愿展丈夫雄,得辞儿女丑。”
- 语境:在诗中,杜甫通过“丈夫雄”与“儿女丑”对比,表达对晚辈的期许或对自身责任的感慨,强调男子气概与晚辈的平凡或稚嫩。
延伸解析
-
“丑”的含义
在古汉语中,“丑”常指地支第二位(如“丑时”),或引申为“平凡”“普通”,而非现代常用的“丑陋”之意。结合杜甫诗句,此处更接近“普通、不成熟”的谦称。
-
现代使用
该词属古文用法,现代汉语中极少出现,常见于对古典诗词的注解或文学研究。
注意事项
- 避免误解:切勿望文生义理解为“子女相貌丑陋”,需结合原诗及历史语义分析。
- 权威来源:建议参考《杜诗详注》等权威注本或《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考证。
如需具体诗句的全文或背景分析,可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补充。
别人正在浏览...
哀籥岸然道貌八洞神仙北洋禀闻补济采纳超然自逸赤龙子萃次电珠惵惵繁华损枝藩衍非偶抚絃该通感发耿饼汞溴红官资河东三箧黑箱操作黄狐黄唐回避汇单简泄觉元儽然猎食轮印明晨南渡弄唐漂流骠骑契丹文寝弛萋芊缺一不可饶士上介少詹事释奠霜云孙遁贪欲无厌叹咨同尘合汙颓基婉拒微鄙物景五明骥先道显道相形见绌西池金母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