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local opera of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最早产生于河北东部滦县一带,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成就。早期叫“蹦蹦儿戏”,也叫“落子”
流行于 华北 、 东北 等地的剧种。最早产生于 河北 东部 滦县 一带,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的优点。早期叫蹦蹦儿戏,也叫落子、评戏。 吴祖光 《<新凤霞回忆录>后记》:“把旧社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评剧艺人的血泪史用文字记录下来是有意义的。”
评剧是中国北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以下从多个方面综合解释其定义及特点:
一、起源与名称演变 评剧起源于清末河北滦县一带的民间曲艺“对口莲花落”,后吸收东北二人转、河北梆子、京剧等元素,形成“唐山落子”。1909年左右,成兆才等艺人对艺术形式进行改良,创造出“平腔梆子戏”。1935年在上海演出时,因剧目内容具有“评古论今”的社会意义,采纳吕海寰建议正式定名“评剧”。
二、艺术特色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评剧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剧目多关注市井生活和底层民众,如经典作品《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现流行于华北、东北地区,并辐射至全国,成为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北方剧种。
注:关于名称由来,另有李大钊调解“平剧”争议的说法,但主流观点以1935年上海定名为准。
评剧指的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北方的地方戏剧表演形式,源自河北地区,是以唱为主、穿行于情节之中者为主要表演方式的一种戏剧形态。
评剧的拆分部首为言( 讠)和刂,总共有11画。
评剧起源于明代的说唱艺术,后来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戏剧形式,并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传承。
评剧的繁体字为評劇。
在古代,评剧的汉字写法和现代基本相同。
1. 这部评剧描绘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 我们去观看评剧,享受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评剧可组成的词语:
1. 评剧演员
2. 评剧表演
3. 评剧艺术
评剧的近义词有:
1. 评话
2. 评弹
评剧的反义词无特定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