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故林的意思、故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故林的解释

(1).从前栖息的树林。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羈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唐 李端 《送郭补阙归江阳》诗:“雁影愁斜日,鶯声怨故林。”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鱼游思故渊兮,鸟栖思故林。”

(2).故乡的树林。比喻故乡或家园。 唐 杜甫 《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宋 王安石 《欲归》诗:“緑稍还幽草,红应动故林。” 明 宗元豫 《早春送李季子南游》诗:“云山正好来新句,春月初明别故林。”

(3).指 桃林 。在 华山 之东。相传 武王 克 商 后,纵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墟,示天下不复用兵。 晋 潘岳 《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 桃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故林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蕴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分解与整体引申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指“旧有的”“过去的”,引申为“故乡”“故土”。如《说文解字》释:“故,使为之也”,后衍生出“旧迹”“往昔”之意。

  2. 本义为“成片的树木”,《说文》称:“林,平土有丛木曰林”,后扩展指代“聚集之地”或“栖息之所”。


二、整体释义

故林的字面组合意为“旧日的树林”,但在文学语境中多引申为:

1. 故乡的树林

象征游子思念的故土家园。如唐代崔涂《春夕旅怀》诗:“故林枝叶在,终待凤凰栖”,以林木喻指归乡之盼。

2. 隐居之所

古代文人常以“林”代指隐逸之地,如“故林”可指代曾经隐居的山林。

3. 旧友或故交的聚处

引申为往昔志同道合者相聚之地(此义较少用)。


三、文学意象与用例

在古典诗词中,“故林”常与羁旅、思乡主题结合:

例1:杜甫《归雁》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以“故林”寄托无法归乡的愁绪。

例2:刘长卿《送崔昇归上都》云:“旧寺寻遗绪,归心逐故林”,直指对故乡的眷恋。


四、现代使用与权威参考

现代汉语中,“故林”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日常口语较少见。其权威释义可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故林:故乡的树林。亦借指故乡。”

    来源:汉语大词典在线版(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以“故园”“旧居”释其引申义,例引《昭明文选》李善注。


五、地域与方言差异

需注意,该词在方言中无特殊变义,但吴语区或有“故里山林”的类似表达,核心仍围绕“故乡”概念。

故林是以自然意象承载文化情感的典型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古典文学语境方能完整把握。

网络扩展解释

“故林”一词在古典文学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各文献解释如下:

  1. 字面含义:从前栖息的树林
    指鸟类或人曾经栖息过的树林,常见于自然景象的描写。如谢灵运《晚出西射堂》中“迷鸟怀故林”,李端《送郭补阙归江阳》中“鶯声怨故林”,均以“故林”代指旧居环境。

  2. 比喻意义:故乡或家园
    通过故乡的树林象征对故土的眷恋。例如:

    • 杜甫《江亭》中“故林归未得”,表达思乡之情;
    • 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故林”,以鸟喻人,抒发归隐之志;
    • 王安石《欲归》中“红应动故林”,借物候变化暗指归心。
  3. 典故特指:华山以东的桃林
    源自周武王灭商后“放牛于桃林之墟”的典故(见《尚书》),象征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此用法多用于历史或咏史诗中。


补充说明:不同语境下需结合具体诗文理解。例如李颀《送陈章甫》“闻道故林相识多”,此处“故林”双关,既指故乡,亦暗含对友人归隐的关切。
如需更完整释义或诗句出处,可参考《唐诗三百首》或《文选》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度金针暗箭揞揜白斋伴灵不轨不物春游楮桃簇盘戴进遁形术分爱副后负局仙阁楼哽躃供花观鱼过番郭沫若害理浩酒获旌家乐椒泥阶閤集矢激素激征绢绸驹驰伉音颗冻酷滥库司敛芒六天冒地萨怛嚩毛厘美甘甘暝烟蟠螭趺淜濆评论员文章黔突暖席钦服日分入画三十六雨尚且杓倈沙灾释迦石麟视篆斯罗通究洼水文氓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