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繫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颖达 疏:“谓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后因以“兰臭”指情投意合。 宋 李曾伯 《沁园春·饯税巽甫》词:“赖交情兰臭,绸繆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明 倪谦 《听鹤轩赋》:“心孚契以兰臭兮,结新盟於岁寒。”
“兰臭”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出处与本义
源自《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颖达注解为两人心意相通时,言语如兰花般芬芳,故“兰臭”最初形容志同道合者言语的雅致与契合。
引申含义
后引申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多用于赞美高尚的品格或真挚的情谊。例如宋代李曾伯词中“赖交情兰臭,绸繆相好”即指友人间的深厚情谊。
读音与用字
需注意语境中“臭”字的古今异义,避免误解为贬义。该词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人际关系的诗意化表达,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典雅性。
《兰臭》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盛放兰花的香气。也可以形容事物散发出的一种清香味。
《兰臭》的拆分部首是“旧”和“”,拼音为jio。它的总笔画数为15。
《兰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荀子·劝学篇》:“兰在竹林,香臭动人。”繁体字为「蘭臭」。
在古代,「兰臭」的汉字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也会以「蘭爣」、「兰爣」或「蘭爝」来表示。
1. 这束兰花真是兰臭扑鼻,令人陶醉。
2. 走进花海,四周充满了兰臭,让人心旷神怡。
1. 兰香:兰花散发出的香气。
2. 天兰:指极好的兰花。
3. 兰芳:指香气扑鼻的兰花。
1. 兰香:香气悠扬的味道。
2. 芳香:指散发出浓郁香气的味道。
1. 臭气:难闻的异味。
2. 恶臭:指散发出难闻恶臭的味道。
阿保傲霜巴格达把戏闭门谢客波浪赤金都授放开脸皮方且烦袂丰媚分披羹污朝衣鼓刀骇闻好走鸿休花貌剪丧今旦静厚金琯救世跼跳栞旅考按啃嚼蜡本良娣两眼发黑僇力茫无涯际梅花帐妙年拏云盘互怕死贪生谱系青春期青马晴煖七人秋科起支驱赫曲曲弯弯认真骚闹姝艳嗣芳四洲损败摊售恬静铁柜帖文筒炙纤秀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