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制砚名。 宋 米芾 《砚史·吕砚》:“ 泽州 有 吕道人 陶砚,以别色泥於其首,纯作‘吕’字,内外透,后人效之,有缝不透也。”
“吕砚”是古代一种陶制砚台的名称,其名称与制作人及工艺特点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吕砚是陶制砚台的一种,得名于宋代泽州(今山西晋城)的吕道人(或吕道)。其显著特征是以不同颜色的陶泥在砚首塑出“吕”字,且内外通透,工艺独特。
起源与工艺
据宋代米芾《砚史·吕砚》记载,吕砚由吕道人首创,采用双色陶泥烧制,砚体上的“吕”字贯穿内外,形成通透效果。后人仿制时因技术不足,仅能做出表面缝隙,无法完全穿透。
历史记载与文化意义
吕砚因米芾的记载而闻名,成为宋代砚台工艺的代表之一。其“吕”字标记既彰显制作者身份,也体现古代文人器物中“以名入器”的传统。砚台在古代不仅是书写工具,也象征文人情趣,而吕砚的独特设计更增添了收藏价值。
相关延伸
“砚”字本义为磨墨的石制文具,后衍生出“同砚”(同学)等文化含义。吕砚作为陶砚的特殊类型,反映了古代制砚材料的多样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吕砚的实物特征或米芾原文,可查阅《砚史》及相关考古研究。
《吕砚》是一个汉字词,它指的是一个人名,也可以表示一种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
吕(吅、口部首,总笔画数:7);砚(石、矛部首,总笔画数:9)。
作为人名,吕砚可能是由中国传统姓氏“吕”和“砚”的组合形成。作为物品名称,砚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工具之一,用于研磨墨汁。
吕砚的繁体字为「吕研」。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吕砚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通常保持基本的形态和意义。
1. 我听说吕砚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
2. 吕砚不仅在艺术方面有造诣,还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
组词:吕砚台、吕砚粉、吕姓、砚台
近义词:笔砚纸墨、文房四宝、砚台
反义词:墨笔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