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负的意思、逋负的详细解释
逋负的解释
(1).拖欠赋税、债务。《史记·汲郑列传》:“ 庄 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南史·蔡廓传》:“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子息滋长,督责无穷,启罢省之,并陈原诸逋负,解遣杂役。”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九:“ 福州 一农家子 张生 ,幼时,父使持钱三千,入山市斧柯,遇村人有为逋负所迫欲自经者,惻然尽以所齎赠之。” 徐珂 《清稗类钞·讥讽·可怜迎凤德何衰》:“﹝ 陈政钥 ﹞慷慨好交游,座客常满,以是多逋负。”
(2).指未偿的仇恨。《后汉书·段熲传》:“曾未浹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3).拖欠;短少。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对》:“今之课吏者,以赋敛无逋负为上。”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盐铁奏 秦州 银坑冶,比多逋负,未入之数,不减万计,请择朝臣以主之。”《明史·周忱传》:“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逋负, 忱 之力也。”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元史》载海运之逋负,少者每石不及三合,多者不及三升。”
词语分解
- 逋的解释 逋 ū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拖延:逋留(逗留)。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负的解释 负 (負) ù 驮,背(坕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 担任:担负。负责。负累(噄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 仗恃,依靠: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负伤。负屈
网络扩展解释
“逋负”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类解释:
一、拖欠赋税或债务
指未按时缴纳赋税或偿还债务的行为。例如:
- 《史记·汲郑列传》记载:“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描述官员因管理不善导致赋税拖欠。
- 《南史·蔡廓传》提到王公贵族因私产扩张导致“督责无穷”,需减免“逋负”以缓解民困。
二、未偿还的仇恨
引申为未化解的深仇积怨。例如:
- 《后汉书·段熲传》用“洗雪百年之逋负”比喻消除长期积累的仇恨。
三、拖欠或短缺
泛指未履行义务或数量不足。例如:
- 唐代元稹在策论中批评官员考核标准为“赋敛无逋负”,即要求征税不得短缺。
- 宋代王禹偁的墓志铭记载官府因“逋负”而减免债务。
用法总结
“逋负”多用于古代经济、政治或军事文献,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其核心语义围绕“未完成的责任或义务”,既可指物质层面的欠款,也可隐喻情感或历史遗留问题。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逋负(bū fù)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它由“逋”和“负”两个部分组成。
“逋”的部首是“辶”,它的笔画数是7。它表示逃跑、逃亡。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它的形状与现代稍有不同。
“负”的部首是“贝”,它的笔画数是8。它表示背负、承担、负责等意思。
“逋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会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逃避责任、逃跑的行为。
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仍然是“逋负”。
以下是一些关于“逋负”的例句:
1. 他因逋负承诺而失去了信任。
2. 她的行为让她被视为逋负责任的人。
3. 不要逋负自己的承诺,要勇敢面对。
组词方面,可以用“逋负”作为一个词语的核心,并且加上不同的前缀或后缀来形成新的词语,如“逋负者”、“逋负行为”等。
与“逋负”有相似意思的词语有“逃避”、“逃脱”等。
与“逋负”相反的意思可以用“负责任”、“承担”等词语来表达。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