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趋赴的意思、趋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趋赴的解释

(1).奔赴;前往。 唐 柳宗元 《柳州谢上表》:“臣前岁以久停官秩,去年蒙圣恩除替,便欲裂裳裹足,趍赴京师。”《西湖佳话·断桥情迹》:“ 刘万户 恐王命久覊,急於趋赴,遂携了夫人、女儿,同上京师。” 蔡东藩 《明史通俗演义》第六6*四回:“ 文华 闻寇众被围,兼程趋赴,欲攘夺 邦辅 功劳。”

(2).奔告。 宋 苏轼 《代滕甫辨谤乞郡书》:“人臣之所患,不止於疾痛,而所忧有甚於穷窘,若不号呼於君父,更将趋赴於何人?”

(3).指行步之进退。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率高冠方履,褒衣博带,趋赴俯仰,皆合规矩。”

(4).为之奔走,谋求。 ********* 《国庆纪念的价值》:“我们对于一切信仰一切趋赴的事,必须将这事体批评起来确有信仰趋赴的价值,才值得去信仰趋赴,不然便是无意的盲从或无价值的迷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趋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趋赴(qū fù)是汉语复合动词,由“趋”与“赴”两个语素构成,核心含义指急速地奔向某处或投身于某事,强调行动的主动性与目标性。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1. 疾行前往

    指快速奔向特定地点或目标。

    例:《后汉书·光武帝纪》载“趋赴之急”即形容将士急速奔赴战场。

  2. 投身参与;竭力追求

    引申为主动投入某种事业或追求某种目标,含积极投入之意。

    例:趋赴功名(投身功业)、趋赴正义(投身正义事业)。


二、字源与结构解析


三、古今用法对比

时代 典型用法 示例
古代 多指物理空间的急速前往 “士卒皆趋赴战阵”(《三国志》)
现代 侧重抽象领域的投身或追求 “趋赴理想”“趋赴使命”

四、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趋赴:疾行赴之;奔赴。”

    来源: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83页(1994年版)。

  2.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趋赴:迅速赶往(某地);投身(某种事业)。”

    来源: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第1082页(2014年)。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赴:奔向;趋赴。如‘赴汤蹈火’。”

    来源: 王力等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126页(2005年)。


五、同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 差异点
趋赴 主动性与目标性 含急切投身之意
奔赴 空间移动 多指具体地点
投身 全身心投入 强调参与状态而非行动过程

六、典型用例

  1. 历史文献:

    “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咎繇,戴縰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趋赴之者如流水。”

    ——(汉)扬雄《解嘲》,形容世人争相趋附权贵。

    来源: 《文选·卷四十五》

  2. 现代语境:

    “新时代青年当趋赴国家所需,勇担时代重任。”

    ——体现投身国家事业的使命感。


以上释义综合古代字源、权威辞书及文献用例,完整呈现“趋赴”的词义演变与使用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趋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释义

  1. 奔赴、前往
    表示快速到达特定地点或目标。
    例句:

    • 唐柳宗元《柳州谢上表》中提到“趍赴京师”,意为急速赶往京城。
    • 《三国演义》第八回:“司徒见招,即当趋赴。”
  2. 奔告
    指向他人迅速传递消息或信息。
    例句:

    • 苏轼曾用“趋赴”表达向君主紧急陈情。
  3. 行步进退
    指行走时的姿态与动作规范,如古代礼仪中的步伐。
    例句:

    • 《唐语林》描述士人“趋赴俯仰,皆合规矩”。
  4. 谋求、奔走
    引申为为达成目标而积极行动。
    例句:

    • 年羹尧“趋赴者荐拔”,指通过奔走推荐亲信。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趋赴”不仅描述物理上的快速行动,也包含对目标的热切追求,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春八卦图百志弊法饼拓拨捩不着意裁定畅舒蝉机吃饭处搐风聪明才智撺咬戙维乏絶费费非意相干蜂合蚁聚隔笔简瓜蔓水哈哄哄喙争见存讲阅径情惊耀禁垧进针九街忌斋卷席而葬君谟旧谱窠擪坤灵莲女流连六枝儿理寃摘伏珑玲卤斥毛粟民讹明目张胆莫落目逃跂动哕息轻财好施青绮桑姑三五夜涩于言论申述尸厥熟和説三分条翮吐实乌丸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