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品服的意思、品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品服的解释

[costume 或 official ceremonial dress] 古代表示官吏等级的、型制颜色不同的公服

详细解释

官服。品级不同,服色、样式亦殊,故称。《新唐书·郑庆馀传》:“每朝会,朱紫满廷,而少衣緑者;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不惟记俸,兼记品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品服”是古代中国官吏根据品级所穿的官服,其颜色、形制、质地等因等级不同而有所区分,主要用于彰显官员的尊卑地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品服指古代官员的正式官服,亦称“品色服”。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服饰差异体现官员等级,最早可追溯至隋代,并在唐代进一步完善。

二、历史与等级制度

  1. 起源与演变
    品服制度形成于隋代,唐代通过《新唐书》等文献记载可知,官员分为九品,不同品级对应不同服饰。例如:

    • 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
    • 五品以上穿绯色(红色)
    • 六品以下穿绿色或青色。
  2. 等级区分依据
    品服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

    • 颜色:如紫、绯、绿等;
    • 形制:包括冠冕、腰带、配饰等;
    • 质地:高级官员多用丝绸,低级官员则用麻布。

三、文献记载

唐代文献《新唐书·郑余庆传》提到“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反映了当时品服制度因滥用而失去权威性。

四、现代引申义

在当代语境中,“品服”偶尔被用作成语,形容服装品质高雅、注重细节(如、7所述),但此用法属于引申,并非原始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品服制度或颜色演变,可参考历史典籍或权威百科(如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品服的意思

《品服》是一个汉语词汇,既可以作为名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作为名词时,通常指的是审视穿着,品味服装的能力和品质。作为动词时,意味着审视他人的穿着,并对其进行评价。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服装的品味和态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品服》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品”和“服”。其中,部首“品”是由“口”组成,意味着与嘴巴相关的事物;部首“服”则是由“月”组成,意味着与衣服相关的事物。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0。

来源与繁体

《品服》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艺文志》中。在这部古代文献中,提到了“品服”,意为评价衣着。如今,这个词汇仍然广泛使用,并且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品服》为例,古时候的写法为“品”,其中的“”代表了特定的汉字,已经在现代汉字中不存在了。

例句

1. 他的品服上乘,总是穿着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只有具备一定的品服水平,才能在高级场合得体地着装。

组词

品服观察、品服标准、品味服装、品味审美

近义词

穿着打扮、服饰品味、着装风格

反义词

衣着邋遢、穿戴不搭配、品尝衣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