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壝坛的意思、壝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壝坛的解释

(1).土筑的象征坛的高台。《仪礼·聘礼》:“为壝坛画阶。” 郑玄 注:“壝土象坛也。” 贾公彦 疏:“其坛,壝土为之,无成,又无尺数,象之而已。”

(2).指祭坛。 唐 李华 《咏史》诗之二:“至今壝坛下,如有簫韶声。”

(3).壝和坛,指整个祭祀场所。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时壝坛内外,凡数万众,皆肃然无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壝坛(wéi tán)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中专指环绕祭坛的矮土墙及其所围合的祭祀场所的复合体,是传统礼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壝”

    指低矮的土墙或围墙。《汉语大词典》释为“坛、墠及四周的矮土墙”,《说文解字》注:“壝,周垣也”,即环绕祭坛的矮墙(来源:《汉语大词典》卷三,第478页)。

  2. “坛”

    本义为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盟誓等仪式。《礼记·祭法》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特指露天祭台(来源:《礼记正义》卷四十六)。

二、形制与功能

壝坛的典型结构包括:

其功能为“限域肃仪”:

三、典制依据

壝坛形制需严格遵循礼制:

四、文化象征

壝坛体现了“天人沟通” 的宇宙观: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M]. 中华书局, 2009.
  3. 赵尔巽. 《清史稿》[M]. 中华书局, 1977.
  4.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网络扩展解释

“壝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祭祀相关的建筑或场所。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1. 土筑的象征性高台
    指用土堆砌而成的台状结构,通常作为祭祀或盟誓的象征性建筑。例如唐代李华诗句“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中,即描绘了此类高台的场景。

  2. 祭坛的指代
    直接代指举行祭祀活动的祭坛,如清代黄节诗句“壝坛偃蹇残馀柏”中的用法。

  3. 整体祭祀场所
    广义上涵盖“壝”(围绕祭坛的矮墙)和“坛”(主祭台)共同构成的祭祀空间。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进一步理解其引申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表尺璧联逼齰补复饬成銐刀从军行大出风头丹丘等盘儿斗絶一隅顿老泛说根熟过眼云烟寒种豪忽颢穹河清后盾楛矢见户烬体救公饥抗衾口溜子诓诈跨跃兰谱烈烈乱了营啰说白道履屦率心迈终贸化米囊花黏巴巴逆生擗掠铺拉迁庙主切心青镂冗细如汤沃雪山寒水冷失侣树林子嘶盐诵説天阙铁例通练通艺鼍作憸夫险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