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奏暮召的意思、朝奏暮召的详细解释
朝奏暮召的解释
谓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闕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諫伐 匈奴 。” 元 陈植 《金马门赋》:“ 公孙 大廷之对, 相如 词赋之材, 主父 、 严 、 徐 之雄辩, 少孺 、 曼倩 之詼谐,或朝奏而暮召,或徒步而鼎台。”亦作“ 朝奏夕召 ”。《新唐书·魏元忠传》:“布衣之人,怀奇抱策,而望朝奏夕召,岂易得哉?”
词语分解
- 朝奏的解释 犹朝觐,朝见。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礼讌及年暇,朝奏因岁通。”
- 召的解释 召 à 召唤:召集。召见。 召致,引来:召祸。召人怨。 召 à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朝奏暮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zhāo zòu mù zhào,其核心含义为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即被召见,形容人才被朝廷迅速任用或反馈极快。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
字面拆分
- 朝:早晨;奏:上奏、上书;暮:傍晚;召:召见。
- 合指早晨递交奏章,傍晚即被君主召见,体现行动迅速。
-
引申义
比喻人才或建议被当权者高度重视并快速采纳,也形容朝廷决策效率极高。
二、典故出处
该成语源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主父偃的事迹:
“(主父偃)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
主父偃因贫困久居京城,遭人厌弃后上书汉武帝,结果早晨递奏章,傍晚即被召见,所提建议多被采纳。
三、用法与场景
- 语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受重用或现代比喻高效反馈。
- 例句:
“他提出的方案切中要害,竟得领导‘朝奏暮召’般的重视。”
- 近义词:朝奏夕召、立竿见影。
四、结构特点
- 语法:联合式成语,中性色彩,可作宾语或定语。
- 适用对象:强调人才被赏识、建议被采纳或行政效率高的情况。
五、现代意义
如今可引申为“快速响应机制”,适用于职场、政务等领域,强调高效决策与执行力。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朝奏暮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上午到朝廷奏章,下午就被召回。它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朝”、“奏”和“暮”,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部首和笔画。
- “朝”字的部首是“月”,它有十三个笔画。
- “奏”字的部首是“大”,它有十个笔画。
- “暮”字的部首是“日”,它有十三个笔画。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皇宫制度,官员需要在上午进朝奏章,但有时下午就会被召回。
在繁体字中,“朝奏暮召”保持不变,没有改变字符的形状或结构。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可能会稍有变化,但整体的意思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昨天刚提交的报告,今天就收到了“朝奏暮召”的通知。
其他与该成语相关的词汇包括:
- 组词:朝廷、奏章、召回。
- 近义词:朝请暮辞、朝发暮至。
- 反义词:朝不保夕、朝三暮四。
别人正在浏览...
逼良为娼残敌车钩痤疮蹙迫代比丹霄路典丽电离方程式蝶翎跌水发肤翻更房帖泛商流羽各各梗河宫脂郭郛诃问黄骊花烛夜胡扯淡互让肌骨棘槐精明靳世积仁谲奇抉瑕掩瑜蹶踬举例看竹夔旷辽东帽留夷李膺舟眉宇名存实亡耐洗袍花被朱紫曝芹诮侮人员三盆麝沉逝世双凤水匮体敌同议童真抟人土桧蜕委危崄蚊子闲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