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扈的意思、青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扈的解释

即桑扈。俗名青雀。背青黑色,腹下蓝色,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咏竹》:“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 唐 崔兴宗 《青雀歌》:“青扈绕青林,翩翾陋体一微禽。”参见“ 桑扈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扈(qīng hù)是汉语中对特定鸟类的古称,又称“桑扈”或“窃脂”,属于雀形目鸟类。其释义可从字源、文献记载及生物特征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单字本义

    • 青:象形字,本义为草木初生之色,引申为深绿色或黑色。在鸟类命名中多指羽毛色泽,如《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
    • 扈:通“鶘”,《尔雅·释鸟》释为「桑扈,窃脂」,郭璞注:「俗呼青雀,嘴曲食肉」,指鸟类啄食习性。
  2. 复合词义

    “青扈”以羽毛特征与行为命名,特指羽毛青黑、以果实为食的小型鸟类,见于《诗经·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场啄粟」的记载。


二、文献考据

  1. 经典释名

    • 《尔雅·释鸟》明确记载:「桑扈,窃脂」,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补充:「青雀,喙圆锥形,头背青黑,腹黄白,群栖桑林食椹」。
    •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称其「形似雀而青,俗名蜡嘴」,描述其「喙厚色黄,可驯作戏」的习性。
  2. 生态特征

    古籍中“窃脂”一名源于误解。《毛诗正义》释:「俗谓其盗脂膏」,实为古人观察其啄食桑椹时嘴沾紫色汁液,误以为窃取油脂。现代动物学考证实为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特征吻合文献描述。


三、权威定释

综合《汉语大词典》及《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定义:

青扈:雀形目蜡嘴雀属鸟类。体长约20厘米,雄鸟头尾墨黑,背青灰,翼具白斑;喙粗大呈黄色,以植物种子、果实为食,分布于东亚地区。古称桑扈、窃脂,载于《诗经》《尔雅》等典籍,为传统农耕文化中桑林生态的象征物种。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4.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华书局)
  5.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
  6. 郭郛《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青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青扈”即“桑扈”,是鸟类的一种,俗名青雀。其外观特征为:

二、文学引用

该词在古诗文中常被提及,例如:

  1. 南朝齐·谢朓《咏竹》中写道:“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
  2. 唐代崔兴宗《青雀歌》描述:“青扈绕青林,翩翾陋体一微禽”。

三、关联词汇

“桑扈”在《诗经》等文献中也有记载,通常指代鸟类或用作人名,如《诗经·小雅》中的“交交桑扈”。

补充说明

“青扈”一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或鸟类研究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其生态特征,可结合《中国鸟类志》等专业资料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

摆款儿芭蕉边筹便赖产额长从朝制垂花门觕觕道尹棣萼地理模型订办抵桩顿愚恩免恶山恶支沙反批评丰屋蔀家丰虚更步各抒己见贯珠孤履危行韩陵石隍堑回船转舵鹘囵昏惨剌颊上三毛瘠己肥人恺献旷失梱内立地鸾渚棉籽绒鸣嘤磨砻镌切目耕沐露梳风能称牛油黔首绮縠清班青紫荠薴入流山荆省克石礁水晶脍四冲宋椠往鉴五緉无衍香球